莫敢谁何_莫敢谁何的意思

       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莫敢谁何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宋史谢深甫传 原文翻译

2.三国演义的第十回内容(复制粘贴原文)

3.莫什么其什么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4.文言文颜师鲁

5.有关莫的四字成语

6.敢有哪些四字成语

莫敢谁何_莫敢谁何的意思

宋史谢深甫传 原文翻译

       原文:

       谢深甫,字子肃,台州临海人。少颖悟,刻志为学,积数年不寐,夕则置瓶水加足于上,以警困怠。父景之识为远器,临终语其妻曰:“是儿当大吾门,善训迪之。”母攻苦守志,督深甫力学。

       中乾道二年进士第,调嵊县尉。岁饥,有死道旁者,一妪哭诉曰:“吾儿也。佣于某家,遭掠而毙。”深甫疑焉,徐廉得妪子他所,召妪出示之,妪惊伏曰:“某与某有隙,赂我使诬告耳。”

       越帅方滋、钱端礼皆荐深甫有廊庙才,调昆山丞,为浙曹考官,一时士望皆在选中。司业郑伯熊曰:“文士世不乏,求具眼如深甫者实鲜。”深甫曰:“文章有气骨,如泰山乔岳,可望而知,以是得之。”

       知处州青田县。侍御史葛邲、监察御史颜师鲁、礼部侍郎王蔺交荐之。孝宗召见,深甫言:“今日人才,枵中侈外者多妄诞,矫讦沽激者多眩鬻。激昂者急于披露,然或邻于好夸;刚介者果于植立,而或邻于太锐;静退简默者寡有所合,或邻于立异。故言未及酬而已龃龉,事未及成而已挫抑。于是趣时徇利之人,专务身谋,习为软熟,畏避束手,因循苟且,年除岁迁,亦至通显,一有缓急,莫堪倚仗。臣愿任使之际,必察其实,既悉其实,则涵养之以蓄其才,振作之以厉其气,栽培封殖,勿使沮伤。”上嘉纳。问当世人才,对曰:“荐士,大臣职也。小臣来自远方,不足以奉明诏。”上颔之,谕宰臣曰:“谢深甫奏对雍容,有古人风。”除籍田令,迁大理丞。

       江东大旱,擢为提举常平,讲行救荒条目,所全活一百六十余万人。光宗即位,以左曹郎官借礼部尚书为贺金国生辰使。绍熙改元,除右正言,迁起居郎兼权给事中。知阁门事韩侂胄破格转遥郡刺史,深甫封还内降云:“人主以爵禄磨厉天下之人才,固可重而不可轻;以法令堤防天下之侥幸,尤可守而不可易。今侂胄蓦越五官而转遥郡,侥幸一启,攀援踵至,将何以拒之?请罢其命。”

       进士俞古应诏言事,语涉诋讦,送瑞州听读。深甫谓:“以天变求言,未闻旌赏而反罪之,则是名求而实拒也。俞古不足以道,所惜者朝廷事体耳”右司谏邓驲论近习,左迁,深甫请还驲,谓:“不可以近习故变易谏官,为清朝累。”

       二年,知临安府。三年,除工部侍郎。入谢,光宗面谕曰:“京尹宽则废法,猛则厉民,独卿为政得宽猛之中。”进兼吏部侍郎,兼详定敕令官。四年,兼给事中。陈源久以罪斥,忽予内祠,深甫固执不可。姜特立复诏用,深甫力争,特立竟不得入。张子仁除节度使,深甫疏十一上,命遂寝。每禁庭燕私,左右有希恩泽者,上必曰:“恐谢给事有不可耳。”

       宁宗即位,除焕章阁待制、知建康府,改御史中丞兼侍读。上言:“比年以来,纪纲不立。台谏有所论击,不与被论同罢,则反除以外任;给、舍有所缴驳,不命次官书行,则反迁以他官;监司有所按察,不两置之勿问,则被按者反得美除。以奔竞得志者,不复知有廉耻;以请属获利者,不复知有彝宪。贪墨纵横,莫敢谁何;罪恶暴露,无所忌惮。隳坏纪纲,莫此为甚。请风厉在位,革心易虑,以肃朝著。”礼官议祧僖祖,侍讲朱熹以为不可。深甫言:“宗庙重事,未宜遽革。朱熹考订有据,宜从熹议。”

       庆元元年,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迁参知政事,再迁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内侍王德谦建节,深甫三疏力陈不可蹈大观覆辙,德谦竟斥。进金紫光禄大夫,拜右丞相,封申国公,进岐国公。光宗山陵,为总护使。还,拜少保,力辞,改封鲁国公。

       嘉泰元年,累疏乞避位,宁宗曰:“卿能为朕守法度,惜名器,不可以言去。”召坐赐茶,御笔书《说命》中篇及金币以赐之。

       有余嘉者,上书乞斩朱熹,绝伪学,且指蔡元定为伪党。深甫掷其书,语同列曰:“朱元晦、蔡季通不过自相与讲明其学耳,果有何罪乎?余哲虮虱臣,乃敢狂妄如此,当相与奏知行遣,以厉其余。”

       金使入见不如式,宁宗起入禁中,深甫端立不动,命金使俟于殿隅,帝再御殿,乃引使者进书,迄如旧仪。

       拜少保。乞骸骨,授醴泉观使。明年,拜少傅,致仕。有星陨于居第,遂薨。后孙女为理宗后,追封信王,易封卫、鲁,谥惠正。

       译文:

       谢深甫字子肃,台州临海人。少年时就聪颖灵悟,立志求学,连续几年很少睡觉,晚间就打一瓶水把脚放在上面,来警醒困倦劳乏。父亲谢景之知道他有远大的才识,临死时对妻子说:“这个孩子将要光大我们的门户,好生教育启迪他。”母亲刻苦守节,督促谢深甫努力学习。乾道二年进士及第,调为嵊县尉。年成有饥荒,有死在路旁的人,一个老太婆哭诉说:“是我的儿子。在某人家做雇工,被打死了。”谢深甫感到怀疑,慢慢查访到老太婆的儿子在别处,召老太婆来指给她看,老太婆惊恐伏在地上说:“某人和某人有仇,是贿赂了我让我诬告的。”越地守帅方滋、钱端礼都推荐深甫有朝廷大官的才干,调昆山县丞,任浙江曹试考官,当时有名望的士人都被选入。司业郑伯熊说:“文士世间并不缺少,要寻求有眼力如同谢深甫这样的实在很少。”谢深甫说:“文章有气格风骨,就如同泰山高峰,可以一望而知,因此得到了他们。”为处州青田县知县。侍御史葛邲、监察御史颜师鲁、礼部侍郎王蔺交章推荐他。孝宗召见,谢深甫进言:“今天的人才,中心空虚外表华丽的人多妄言夸诞,矫情直言沽名偏激的人多炫耀自售。激昂扬厉的人急於表现自己,但有时接近於喜欢自夸;刚直耿介的人勇於树立,但有时接近於锋芒毕露;静退简默的人很少迎合,但有时接近於标新立异。所以话还没来得及回答就已经意见不合,事还没来得及办完就已经受挫被阻。从此趋向时俗追寻利益的人,专门为自己打算,习惯做软熟迎合的事,胆小怕事束手无为,因循旧例苟且度日,年逝岁迁,也能做到达官显贵,一旦事情紧急,却不可以倚仗。臣希望任用驱使的时候,一定要细察他的实际,全部了解他的实际之后,就涵育保养他来储蓄他的才能,振作他来激励他的志气,栽培封护养育,不要使他沮谢受伤。”皇上嘉许接受。问当世的人才,回答说:“推荐士人,是大臣的职责。小臣来自偏僻远方,不具备奉诏回话的资格。”皇上点头同意他的话,告知宰相说:“谢深甫奏事答问从容不迫,有古人的风范。”授任籍田令,迁为大理寺丞。

       江东大旱,提升他为提举常平,研究推行救荒条目,救活了一百六十多万人。光宗即位,以左曹郎官借礼部尚书衔任贺金国生辰使。绍熙改元,授任右正言,迁为起居郎兼代理给事中。知阀门事韩侘胄破格转官为远郡刺史,谢深甫封还内廷降出的批示说: “君王用爵位官禄来考验激励天下的人才,本来只可重视不可轻视;用法律命令来防止天下的侥幸干进,更是应该谨守而不可改变。现在韩侘胄突然超越五级而转任遥郡,侥幸的门户一开,攀比援引接连到来,拿什麽去拒绝他们?请求罢免这项任命。”

       进士俞古响应诏旨进言国事,语言涉及诋毁揭发,送瑞州听候处分。谢深甫认为:“因上天示变徵求直言,没听到奖励赏赐反而怪罪他,就成为挂名求言而实际拒绝了。俞古不值一提,所可惜的是朝廷的大体罢了。”右司谏邓驷议论亲幸近臣,贬官,谢深甫请求召还邓驷,认为:“不可因亲幸近臣的原故撤换谏官,成为清明朝廷的牵累。”

       二年,为临安府知府。三年,授任工部侍郎。入宫谢恩,光宗当面告知他说:“京兆尹宽厚就废弛法令,严厉就危害人民,只有你任政能得到宽严适中。”进为兼吏部侍郎,兼详定敕令官。四年,兼给事中。陈源长期因罪贬斥,忽然单独给予在京宫观,谢深甫坚决认为不可以。姜特立重新下诏进用,谢深甫极力争辩,姜特立最终没能入朝。张子仁授任节度使,谢深甫上奏章十一次,任命就中止。每逢宫内亲属私宴,左右的人有希冀得到皇帝恩惠的,皇上必定说:“恐怕谢给事有不同意见罢了。”

       宁宗即位,授任焕章阁待制、建康府知府,改为御史中丞兼侍读。进言:“近年以来,法纪纲常都没有树立。台谏官有所议论抨击,不是和被论列者一同罢免,就是反被授予外任;给事中、中书舍人有所缴还驳奏,不是命令下一个官员书读施行,就是反被改迁其他官职;监察部门有所考核纠察,不是被放在一边不予过问,就是被纠察的人反而得到美差。靠奔走竞争得遂愿望的,不再知道还有廉耻;靠请托依附获得利益的,不再知道还有常刑。贪污秽行纵横肆虐,没有人敢拿它怎麽样;罪恶公然进行,没有顾虑忌怕。毁坏法纪纲常,没有比现在更厉害的。请求讽示激励在官位的人,洗心革面改变想法,来严肃朝廷风纪。”礼官商议祧祭僖祖,侍讲朱熹认为不可以,谢深甫上言: “宗庙大事,不应突然改变。朱熹考订有根据,应当听从朱熹的建议。”庆元元年,授任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迁为参知政事,再迁为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内侍王德谦为节度使,谢深甫三次上疏极力陈述不可以再继续大观时的错误做法,王德谦最终被斥逐。进为金紫光禄大夫,拜右丞相,封申国公,进岐国公。光宗入葬陵墓,任总护使。回来,拜少保,极力推辞,改封鲁国公。

       嘉泰元年,屡次上奏请求离职,宁宗说:“你能替我守护法度,爱惜国家官位,不能说要离开。”召他坐下并赐给茶饮,皇上亲笔写了《说命》中篇以及金帛赐给他。

       有个叫余嘉的人,上书请求斩朱熹,绝伪学,而且指责蔡元定是伪党。谢深甫扔掉他的上书,对同官们说:“朱元晦、蔡季通不过是自己互相研讨彰明他们的学问罢了,真有什麽罪过吗?余嚞是像蠛子虱子一样的小臣,竟敢狂妄到这种地步,应当一起上奏进行驱逐,来警戒其他的人。”

       金国使臣进见不符礼节,宁宗起身进入宫禁,谢深甫立正不动,命令金使等在殿角,皇帝再次升殿,於是引领使臣献进国书,最终都按照旧的仪式。

       拜为少保。请求退休,授任醴泉观使。明年,拜少傅,退休。有颗星陨落在他的府第,於是逝世。后来孙女成为理宗皇后,追封信王,改封卫、鲁,谧号惠正。

三国演义的第十回内容(复制粘贴原文)

       1. 韩魏公在大名的具体翻译

        译文:

        韩魏公在大名府任上时,有人送他两只玉杯,说:“这是耕地人到坍塌的古墓中得来的,里外都没有丝毫瑕疵,可算传世之宝了。”韩魏公拿很多钱酬谢了献宝人,玉杯特别被当作宝贝玩赏。每次设宴招待客人,专门摆放一张桌子,把精美的绸缎铺上去,然后放上玉杯。有一天,韩魏公招待漕使,正要用玉杯来斟酒劝客,一会被一个差役失手碰倒在地,两只杯子都跌碎了。在座的客人们愣住了,而那差役更吓得跪在地上等待处罚。韩魏公神色不变,对客人们说:“一切东西的存亡兴废,都有一定的命数时限在其中。”又掉头对那差役说:“你是失手的,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啊?”宾客们都赞叹韩魏公的宽厚。

        韩魏公担任定武统帅时,曾经夜间写信,让一个士兵拿着火把在身旁照明那个士兵向别处张望,火把(歪了)烧着了韩魏公的胡子,韩魏公急忙用袖子掸灭了,照旧写信过了一会儿,偶尔抬头一看,已经换了一个士兵了。韩魏公担心长官会鞭打那个士兵,急忙喊那个长官来,看着他说:"不要追究他啦,他已经知道怎么拿火把了"军中都很佩服韩魏公的宽厚。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大度韩魏公①在大名②日,有人送

        (1)顾吏曰:回头对着仆人说。

        (2)烛燃公须:点燃了韩魏公的胡须。

       

        (3)公遽以袖摩之 :韩魏公只是用袖子擦了擦。(可能不太准确)

        (4)渠已解持烛矣:他已经懂得怎么去拿烛火了。

        2:翻译(1)凡物之成毁,有时数存焉。

        答:但凡有事物完成或毁灭,有时候是有它的命数在的。

        (2)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

        答:我的失误而已,又不是你故意的,你有什么罪呢?

        小题3:韩魏公的大度是通过哪两件事体现出来的?请用简明语言概括之。

        答:本文主要是通过两件事来表现韩魏公的大度的,①:在一次宴会上,他的仆人不小心打碎了他心爱的酒杯,他并没有责怪仆人,反而安慰他那是自己的失误。②:在自己夜间写东西时,他的仆人因开小差不小心点燃了他的胡须,他只是自己用袖子擦了擦,并没有责怪。当他发现给他掌烛的人换了时,害怕仆人被罚而赶忙去制止。

        小题4:第一段除了神态和语言描写之外,还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公之宽厚”?

        答:主要是运用了动作和对比描写。动作描写主要体现在当仆人不小心点燃了他的胡须时他只是擦了擦并没有在意和看到仆人被换时匆忙去制止。对比描写体现在当自己心爱的酒杯被摔碎了时,周围人都很愕然,仆人更是立马伏地认罪而他神色未动且认为是自己的失误;当自己的胡子时他只是擦了擦,而主管却可能是会惩罚仆人,并将犯了错的仆人换下。

        (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六种,即概括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则包括静态与动态、客观与主观、反衬与对比三种。)

3. 韩魏公知北都这句话出自哪篇文言文

        出自《韩琦大度容人》,讲的是北宋政治家韩魏公,即韩琦宽以待人的故事。

        原文:

        韩魏公知北都,有中外亲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宝也。公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玩。乃开醇召漕使显官,特设一卓,覆以绣衣,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谓吏将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公之量宽大重厚如此。

        译文:

        韩琦是宋朝的重臣,很有名。他的一个亲戚献给他一只玉盏,说是耕地的人进入在修的坟墓得到的,玉盏从里到外没有一丝斑点,果真是绝无仅有的好东西。韩琦用百两金子答谢他,特别视为珍宝。于是打开醇酒召集负责水运粮食的官员和显要官员,特意准备了一桌饭菜,用绣着花纹的衣服覆盖着,把玉盏放在上面,并准备用它来饮酒,不一会被一个武官不慎碰倒了桌子,玉盏摔得粉碎,在座的客人都很惊愕,那个武官趴在地上等着发落。韩琦却不慌不乱,笑着对在座的宾客说:“东西也有它破损的时候。”又对那个武官说:“你是不小心触翻了桌子,不是故意的,你又有什么罪?”韩琦的度量宽大就是这样。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欢迎追问你。

        你好,如果满意请采纳;如有问题欢迎追问。

4. 游仲鸿文言文翻译及习题答案

        译文资料供参考: 游仲鸿(1138-1215),字子正,谥为忠,南充人。

        1175年(孝宗淳熙二年)进士第,官犍为主簿,被总赋李昌图看中,荐给赵汝愚作制置司干办工事。赵汝愚也器重他,称他是"直谅多闻"之士。

        赵汝愚回朝作相后,游仲鸿也被交章推荐入朝,官监登闻鼓院。赵汝愚受打击出朝后,游回川作过利州路转运判、提点刑狱。

        可见,游仲鸿在京的官不到部长级,在地方上也只做到路一级的部门之官?quot;大拜"和"参知政事"之说,纯属子虚乌有。 游似(亦写侣)(?-1252),字景仁,号克斋,谥清献,赠少师。

        他勤奋好学,师事刘光祖。1221年(宋宁宗嘉定十四年)中进士,官大理司直。

        1239年(理宗嘉熙三年)拜端明殿学士,签枢密院事,封南充县伯,同年八月拜参知政事。1245年(淳[礻右]五年)拜右丞相。

        游似的官运超过乃父,从拜端明殿学士到拜右相封国公死,都一直在"宰执"的位置上。游似高官后定居今浙江德清县新市镇,那里曾有他的祠。

        游氏父子的政绩。游仲鸿的官阶虽不及儿子的高,但他的胆识和办事气魄则远在儿子之上。

        他在任制置司干办工事时,宜宾一带的董蛮部内侵到犍为,并俘获了一些宋人。宋准备派兵进击,游仲鸿自请单独前去处理。

        他去问明衅端后,叫董部放还俘虏,宋即照付马价,一场干戈就这样化为玉帛。游仲鸿受降而归,从此名声大起,被成都帅杨辅调为幕僚。

        他向杨辅提出,用将要淘汰的士兵去耕种。这样既安置了将要退役的士兵,减少人民的赋税,又利用了荒废的土地,真是"一石三鸟"。

        绍熙四年入朝,正是韩 胃排斥理学、打击赵汝愚的时候。首相留正、理学家朱熹、谏官黄度都离开了朝廷。

        游仲鸿愤然上疏道:"陛下宅忧之时,御批数出不由中书;前日宰相留正之去,去不以礼;谏官黄度之去,去不以正;近臣朱熹之去,复去不以道。自古未有舍宰相、谏官、讲官而能自为聪明者也。

        愿极还熹,勿使小人得志,以养成祸乱"他敢于这样逆鳞犯颜,予头直指宁宗和韩 胃,确非常人所能为。 自"庆元党禁"起,他被列入党人受到打击,回川在宣抚司任职,又常忤宣抚副使吴曦。

        吴曦叛时他已回到南充,宣抚司的幕官薛绂也来到南充,宣抚使程松也来南充,总赋刘崇之也到南充来。游仲鸿指着案上书有"开禧丁卯正月游某死"的册子向薛绂说:我已向家里人说好,"曦逼我死,即填其日"。

        游仲鸿又向薛绂说:我已写信劝杨辅讨贼,杨辅不用我议。如程松肯用我议,我用积俸二万缗犒兵,护送他到成都。

        结果,程松不顾而去。游仲鸿又遣子游似,将讨贼之义说刘崇之,崇之也不听。

        这说明游仲鸿有过人的胆识,才有上述的主张与活动。如当时的游仲鸿有路以上地方大员的权位,那讨吴曦的大功,就不属于安丙和杨巨源了。

        游似从中进士起,一直官运亨通,做到右相封国公,没有受过挫折。其间,除了跟理宗讲心学、论王道、劝其亲儒从谏、敬畏检身、节用致爱、选贤共理外,则没有什么特异的政绩可言。

        但游似在朝期间,正是南宋中兴,理宗求治,确立理学地位时间。一些贤才及受党禁打击和影响人员多被引用到朝里来了,如范钟、真德秀、魏了翁、赵葵、余[王介]等,均是这个时期入朝和受职的。

        所以游似被人称为朝中正士,被杨升庵评为南宋"蜀中四贤相"之一。 游氏父子开南充性理之端。

        理学起于北宋,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哲体学系。游仲鸿入朝,一面佐赵汝愚定策,一则"常从朱子讲学"。

        游仲鸿因此接受了朱熹理学的思想观点,朱熹还称游仲鸿是蜀中奇士。当朱熹被斥出朝时,他上书反对,要求"极还"朱熹。

        后来,把游仲鸿列入"伪学",受到打击。死后,刘光祖表其墓道日:"呜呼!庆元党人游公之墓。

        " 游似的学术观点不但受其父和他老师刘光祖的影响,还受到理学功臣魏了翁的影响。魏在潼川(今三台)做官时,即邀游似去研究性理之学。

        游似说:"嘉定十四载(1221),余方家居。公致之潼川郡斋,同诸友读易,偏考旧说,切磋究之。

        "这年游似中进士,开始在朝为官。第二年魏了翁也被召入朝,他们关系更好,用游似的话说:"常过余语"。

        他对魏"第在外而心服是寄不为外,在内而情意不亲不为内"的讲解是"击节称叹"(拍掌叫好)。可见,游似在理学上是以受魏了翁的影响为大。

        所以游似同皇帝论理讲治时,就充分体现了以心为主的理学。游似在权兼礼部侍朗时上疏说:"欲尽事天之礼,当尽敬天之心,心存则政事必适其宜,言动必当其理,雨 循其序,夷夏必安其生。

        "当游似官史部尚书入侍经幄、皇帝问治时,游似说:"人主一念之烈,足以旋乾转坤,……一念有时间断,则无以挽回天下之大势。"游似的论述是紧紧抓着心、念不放,把它当成万能的东西,这既反映了他的理学思想,也反映了魏了翁的主观唯心的理学思想。

        我们知道,魏了翁的理学思想来于李燔,李燔是朱熹的学生。朱熹-李燔-魏了翁-游似,这条线是非常清楚的。

        所以嘉庆版《南充县志·外纪》说:"南充游忠公,常从朱文公(熹)讲学,深明性理,迄今县中颇得其传,盖自游氏父子云。"《杂识志》又说:"宋高宗南渡后,中原文献。

5. 古文翻译

        韩魏公在大名府任上时,有人送他两只玉杯,说:“这是耕地的人到坍塌的古墓中得来的,里外都没有丝毫的斑痕,可算传世之宝了。”

        韩魏公拿很多钱酬谢了献宝人,他格外欣赏珍惜(玉杯)。每次设宴招待客人,都要专门摆放一张桌子,把精美的绸缎铺上去,然后放上玉杯。

        有一天,韩魏公招待漕使,正要用玉杯来斟酒劝客,忽然被一个差役失手碰倒掉在地上,两只杯子都跌碎了。在座的客人们愣住了,而那差役吓得跪在地上等待处罚。

        韩魏公神色不变,对客人们说:“世间一切东西的存亡兴废,都有一定的命数时限在那里。”又掉脸对那差役说:“你是失手了,又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啊?”宾客们都赞叹韩魏公的宽厚。

6. 宋史谢深甫传 原文翻译

        原文: 谢深甫,字子肃,台州临海人。

        少颖悟,刻志为学,积数年不寐,夕则置瓶水加足于上,以警困怠。父景之识为远器,临终语其妻曰:“是儿当大吾门,善训迪之。”

        母攻苦守志,督深甫力学。 中乾道二年进士第,调嵊县尉。

        岁饥,有死道旁者,一妪哭诉曰:“吾儿也。佣于某家,遭掠而毙。”

        深甫疑焉,徐廉得妪子他所,召妪出示之,妪惊伏曰:“某与某有隙,赂我使诬告耳。” 越帅方滋、钱端礼皆荐深甫有廊庙才,调昆山丞,为浙曹考官,一时士望皆在选中。

        司业郑伯熊曰:“文士世不乏,求具眼如深甫者实鲜。”深甫曰:“文章有气骨,如泰山乔岳,可望而知,以是得之。”

        知处州青田县。侍御史葛邲、监察御史颜师鲁、礼部侍郎王蔺交荐之。

        孝宗召见,深甫言:“今日人才,枵中侈外者多妄诞,矫讦沽激者多眩鬻。激昂者急于披露,然或邻于好夸;刚介者果于植立,而或邻于太锐;静退简默者寡有所合,或邻于立异。

        故言未及酬而已龃龉,事未及成而已挫抑。于是趣时徇利之人,专务身谋,习为软熟,畏避束手,因循苟且,年除岁迁,亦至通显,一有缓急,莫堪倚仗。

        臣愿任使之际,必察其实,既悉其实,则涵养之以蓄其才,振作之以厉其气,栽培封殖,勿使沮伤。”上嘉纳。

        问当世人才,对曰:“荐士,大臣职也。小臣来自远方,不足以奉明诏。”

        上颔之,谕宰臣曰:“谢深甫奏对雍容,有古人风。”除籍田令,迁大理丞。

        江东大旱,擢为提举常平,讲行救荒条目,所全活一百六十余万人。光宗即位,以左曹郎官借礼部尚书为贺金国生辰使。

        绍熙改元,除右正言,迁起居郎兼权给事中。知阁门事韩侂胄破格转遥郡刺史,深甫封还内降云:“人主以爵禄磨厉天下之人才,固可重而不可轻;以法令堤防天下之侥幸,尤可守而不可易。

        今侂胄蓦越五官而转遥郡,侥幸一启,攀援踵至,将何以拒之?请罢其命。” 进士俞古应诏言事,语涉诋讦,送瑞州听读。

        深甫谓:“以天变求言,未闻旌赏而反罪之,则是名求而实拒也。俞古不足以道,所惜者朝廷事体耳”右司谏邓驲论近习,左迁,深甫请还驲,谓:“不可以近习故变易谏官,为清朝累。”

        二年,知临安府。三年,除工部侍郎。

        入谢,光宗面谕曰:“京尹宽则废法,猛则厉民,独卿为政得宽猛之中。”进兼吏部侍郎,兼详定敕令官。

        四年,兼给事中。陈源久以罪斥,忽予内祠,深甫固执不可。

        姜特立复诏用,深甫力争,特立竟不得入。张子仁除节度使,深甫疏十一上,命遂寝。

        每禁庭燕私,左右有希恩泽者,上必曰:“恐谢给事有不可耳。” 宁宗即位,除焕章阁待制、知建康府,改御史中丞兼侍读。

        上言:“比年以来,纪纲不立。台谏有所论击,不与被论同罢,则反除以外任;给、舍有所缴驳,不命次官书行,则反迁以他官;监司有所按察,不两置之勿问,则被按者反得美除。

        以奔竞得志者,不复知有廉耻;以请属获利者,不复知有彝宪。贪墨纵横,莫敢谁何;罪恶暴露,无所忌惮。

        隳坏纪纲,莫此为甚。请风厉在位,革心易虑,以肃朝著。”

        礼官议祧僖祖,侍讲朱熹以为不可。深甫言:“宗庙重事,未宜遽革。

        朱熹考订有据,宜从熹议。” 庆元元年,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迁参知政事,再迁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

        内侍王德谦建节,深甫三疏力陈不可蹈大观覆辙,德谦竟斥。进金紫光禄大夫,拜右丞相,封申国公,进岐国公。

        光宗山陵,为总护使。还,拜少保,力辞,改封鲁国公。

        嘉泰元年,累疏乞避位,宁宗曰:“卿能为朕守法度,惜名器,不可以言去。”召坐赐茶,御笔书《说命》中篇及金币以赐之。

        有余嘉者,上书乞斩朱熹,绝伪学,且指蔡元定为伪党。深甫掷其书,语同列曰:“朱元晦、蔡季通不过自相与讲明其学耳,果有何罪乎?余哲虮虱臣,乃敢狂妄如此,当相与奏知行遣,以厉其余。”

        金使入见不如式,宁宗起入禁中,深甫端立不动,命金使俟于殿隅,帝再御殿,乃引使者进书,迄如旧仪。 拜少保。

        乞骸骨,授醴泉观使。明年,拜少傅,致仕。

        有星陨于居第,遂薨。后孙女为理宗后,追封信王,易封卫、鲁,谥惠正。

        译文: 谢深甫字子肃,台州临海人。少年时就聪颖灵悟,立志求学,连续几年很少睡觉,晚间就打一瓶水把脚放在上面,来警醒困倦劳乏。

        父亲谢景之知道他有远大的才识,临死时对妻子说:“这个孩子将要光大我们的门户,好生教育启迪他。”母亲刻苦守节,督促谢深甫努力学习。

        乾道二年进士及第,调为嵊县尉。年成有饥荒,有死在路旁的人,一个老太婆哭诉说:“是我的儿子。

        在某人家做雇工,被打死了。”谢深甫感到怀疑,慢慢查访到老太婆的儿子在别处,召老太婆来指给她看,老太婆惊恐伏在地上说:“某人和某人有仇,是贿赂了我让我诬告的。”

        越地守帅方滋、钱端礼都推荐深甫有朝廷大官的才干,调昆山县丞,任浙江曹试考官,当时有名望的士人都被选入。司业郑伯熊说:“文士世间并不缺少,要寻求有眼力如同谢深甫这样的实在很少。”

        谢深甫说:“文章有气格风骨,就如同泰山高峰,可以一望而知,因此得到了他们。”为处州青田县知县。

        侍御史葛邲、监察御史颜师鲁、礼部侍郎王蔺交章推荐他。孝宗召见,谢深。

7. 求文言文明史韩雍传的翻译

        《韩雍传》译文: 韩雍,字永熙,长洲人,以才能和谋略著称。

        在南畿审阅刑事案件卷宗,砀山教谕某人鞭打膳 夫,膳夫逃跑后躲起来,膳夫的父亲告发教谕杀了他的儿子,教谕已经无辜服罪,韩雍跟踪而得到膳夫,洗清教谕的冤屈。 正统十三年(1448)冬,处州贼叶宗留自福建转而危害江西,官军失利,皇帝下诏命韩雍与镇守 侍郎杨宁督促军民共同防守。

        恰巧福建巡按御史汪澄给邻境送来文书会同讨伐贼邓茂七 ,因为贼人 商量投降,官军停止军事行动,韩雍说: “贼真的投降了再退兵也不晚。 ”急速进军,贼已经叛变, 汪澄因此被判死刑。

        天顺初年,宁王因为以前的怨恨,弹劾他擅自乘坐轿子等事,韩雍被捕入狱, 削去官职。不久又恢复右佥都御史职位,辅佐寇深治理都察院事。

        宪宗继位,韩雍受学士钱溥牵连,贬为浙江左参政。广西的瑶人和僮人流窜到广东劫掠。

        沿途的郡县几乎全被捣毁坏。成化元年(1465)正月,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拜都督赵辅为总兵官,兵部尚书王雄说: “韩雍才气无双,平定贼非韩雍莫属。”

        于是改任韩雍左佥都御史,协助治理军务。在此以前,编修丘浚写信给大学士李贤,说贼在广东适宜驱赶,贼在广西的应该采用围困的方法,请 求下令派游击将军和勇率领少数民族骑兵直奔广东,而大军一直赶到广西,分兵扑灭叛乱,李贤很 赞赏这项作战的计划。

        韩雍说: “应该全军直捣大藤峡,巢穴已经倾覆,其余则可迎刃而解。舍弃这 不去谋取,而分兵四出,这等于是救火时却鼓风一样。

        ”众人说“对。” 韩雍等到达桂林,将错过战机的指挥李英等四人斩首示众,韩雍手按着地图同诸将商议说:“贼 以修仁、荔浦为羽翼,应该先攻取这二县来孤立贼的势力。”

        于是率领十六万兵士,分五路出兵, 先攻破修仁县的贼,穷追到力山,俘获一千二百余人。 十月到浔州,向当地父老询问,都说:“峡,是天险,不能强攻,应用计围困。”

        韩雍说“峡延 绵六百余里,怎能围困?兵分则力弱,长期用兵则财物缺乏,贼何时能够平定!我的计划已定。 ”就长 驱到峡口。

        有儒生、里老数十人伏在道路左边, 愿意担任向导, 韩雍见了立刻骂道 “贼胆敢欺骗我!” 喝令左右绑起来斩首,左右都非常吃惊。捆绑时而发现袖中的利刀,一审问,果然是贼。

        贼首侯大狗等大为恐惧,在南山竖立栅栏,准备很多滚木、标枪、涂毒的弓箭来抗拒官军,官军引诱贼发放 箭石,估计快用尽了,韩雍亲自率领诸军借着树攀藤而上,另外派遣壮士从小路先上,占据山顶用 火炮发石击贼。贼抵挡不住,被打得大败。

        韩雍痛恨罪恶,因此虽然令行禁止,百姓安居,然而对他的毁谤、非议也容易产生。两广的人 怀念韩雍的功绩,建立祠堂纪念他。

莫什么其什么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第一十回 勤王室马腾举义 报父仇曹操兴师

       却说李、郭二贼欲弑献帝。张济、樊稠谏曰:“不可。今日若便杀之,恐众人不服,不如仍旧奉之为主,赚诸侯入关,先去其羽翼,然后杀之,天下可图也。”李、郭二人从其言,按住兵器。帝在楼上宣谕曰:“王允既诛,军马何故不退?”李傕、郭汜曰:“臣等有功王室,未蒙赐爵,故不敢退军。”帝曰:“卿欲封何爵?”李、郭、张、樊四人各自写职衔献上,勒要如此官品,帝只得从之。封李傕为车骑将军、池阳侯,领司隶校尉假节钺,郭汜为后将军美阳侯假节钺,同秉朝政;樊稠为右将军万年侯,张济为骠骑将军平阳侯,领兵屯弘农。其余李蒙、王方等,各为校尉。然后谢恩,领兵出城。又下令追寻董卓尸首,获得些零碎皮骨,以香木雕成形体,安凑停当,大设祭祀,用王者衣冠棺椁,选择吉日,迁葬郿坞。临葬之期,天降大雷雨,平地水深数尺,霹雳震开其棺,尸首提出棺外。李傕候晴再葬,是夜又复如是。三次改葬,皆不能葬,零皮碎骨,悉为雷火消灭。天之怒卓。可谓甚矣!斋

       且说李傕、郭汜既掌大权,残虐百姓;密遣心腹侍帝左右,观其动静。献帝此时举动荆棘。朝廷官员,并由二贼升降。因采人望,特宣朱俊入朝封为太仆,同领朝政。一日,人报西凉太守马腾;并州刺史韩遂二将引军十余万,杀奔长安来,声言讨贼。原来二将先曾使人入长安,结连侍中马宇、谏议大夫种邵、左中郎将刘范三人为内应,共谋贼党。三人密奏献帝,封马腾为征西将军、韩遂为镇西将军,各受密诏,并力讨贼。当下李傕、郭汜、张济、樊稠闻二军将至,一同商议御敌之策。谋士贾诩曰:“二军远来,只宜深沟高垒,坚守以拒之。不过百日,彼兵粮尽,必将自退,然后引兵追之,二将可擒矣。”李蒙、王方出曰:“此非好计。愿借精兵万人,立斩马腾、韩遂之头,献于麾下。”贾诩曰:“今若即战,必当败绩。”李蒙、王方齐声曰:“若吾二人败,情愿斩首;吾若战胜,公亦当输首级与我。”诩谓李傕、郭汜曰:“长安西二百里盩厔山,其路险峻,可使张、樊两将军屯兵于此,坚壁守之;待李蒙、王方自引兵迎敌,可也。”李傕、郭汜从其言,点一万五千人马与李蒙、王方。二人忻喜而去,离长安二百八十里下寨。知

       西凉兵到,两个引军迎去。西凉军马拦路摆开阵势。马腾、韩遂联辔而出,指李蒙、王方骂曰:“反国之贼!谁去擒之?”言未绝,只见一位少年将军,面如冠玉,眼若流星,虎体猿臂,彪腹狼腰;手执长枪,坐骑骏马,从阵中飞出。原来那将即马腾之子马超,字孟起,年方十七岁,英勇无敌。王方欺他年幼,跃马迎战。战不到数合,早被马超一枪刺于马下。马超勒马便回。李蒙见王方刺死,一骑马从马超背后赶来。超只做不知。马腾在阵门下大叫:“背后有人追赶!”声犹未绝,只见马超已将李蒙擒在马上。原来马超明知李蒙追赶,却故意俄延;等他马近举枪刺来,超将身一闪,李蒙搠个空,两马相并,被马超轻舒猿臂,生擒过去。军士无主,望风奔逃。马腾、韩遂乘势追杀,大获胜捷,直逼隘口下寨,把李蒙斩首号令。李傕、郭汜听知李蒙、王方皆被马超杀了,方信贾诩有先见之明,重用其计,只理会紧守关防,由他搦战,并不出迎。果然西凉军未及两月,粮草俱乏,商议回军。恰好长安城中马宇家僮出首家主与刘范、种邵,外连马腾、韩遂,欲为内应等情。李傕、郭汜大怒,尽收三家老少良贱斩于市,把三颗首级,直来门前号令。马腾、韩遂见军粮已尽,内应又泄,只得拔寨退军。李傕、郭汜令张济引军赶马腾,樊稠引军赶韩遂,西凉军大败。马超在后死战,杀退张济。樊稠去赶韩遂,看看赶上,相近陈仓,韩遂勒马向樊稠曰:“吾与公乃同乡之人,今日何太无情?”樊稠也勒住马答道:“上命不可违!”韩遂曰:“吾此来亦为国家耳,公何相逼之甚也?”樊稠听罢,拨转马头,收兵回寨,让韩遂去了。斋

       不提防李傕之侄李别,见樊稠放走韩遂,回报其叔。李傕大怒,便欲兴兵讨樊稠。贾翊曰:“目今人心未宁,频动干戈,深为不便;不若设一宴,请张济、樊稠庆功,就席间擒稠斩之,毫不费力。”李傕大喜,便设宴请张济、樊稠。二将忻然赴宴。酒半阑,李傕忽然变色曰:“樊稠何故交通韩遂,欲谋造反?”稠大惊,未及回言;只见刀斧手拥出,早把樊稠斩首于案下。吓得张济俯伏于地。李傕扶起曰:“樊稠谋反,故尔诛之;公乃吾之心腹,何须惊惧?”将樊稠军拨与张济管领。张济自回弘农去了。李傕、郭汜自战败西凉兵,诸侯莫敢谁何。贾诩屡劝抚安百姓,结纳贤豪。自是朝廷微有生意。不想青州黄巾又起,聚众数十万,头目不等,劫掠良民。太仆朱俊保举一人,可破群贼。李傕、郭汜问是何人。朱俊曰:“要破山东群贼,非曹孟德不可。”李傕曰:“孟德今在何处?”俊曰:“现为东郡太守,广有军兵。若命此人讨贼,贼可克日而破也。”李傕大喜,星夜草诏,差人赍往东郡,命曹操与济北相鲍信一同破贼。操领了圣旨,会同鲍信,一同兴兵,击贼于寿阳。鲍信杀入重地,为贼所害。操追赶贼兵,直到济北,降者数万。操即用贼为前驱,兵马到处,无不降顺。不过百余日,招安到降兵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操择精锐者,号为“青州兵”,其余尽令归农。操自此威名日重。捷书报到长安,朝廷加曹操为镇东将军。操在兖州,招贤纳士。有叔侄二人来投操:乃颍川颍阴人,姓荀,名彧单,字文若,荀绲之子也;旧事袁绍,今弃绍投操;操与语大悦,曰:“此吾之子房也!”遂以为行军司马。其侄荀攸,字公达,海内名士,曾拜黄门侍郎,后弃官归乡,今与其叔同投曹操,操以为行军教授。荀彧曰:“某闻兖州有一贤士,今此人不知何在。”操问是谁,彧曰:“乃东郡东阿人,姓程,名昱,字仲德。”操曰:“吾亦闻名久矣。”遂遣人于乡中寻问。访得他在山中读书,操拜请之。程昱来见,曹操大喜。昱谓荀彧曰:“某孤陋寡闻,不足当公之荐。公之乡人姓郭,名嘉,字奉孝,乃当今贤士,何不罗而致之?”彧猛省曰:“吾几忘却!”遂启操征聘郭嘉到兖州,共论天下之事。郭嘉荐光武嫡派子孙,淮南成德人,姓刘,名晔,字子阳。操即聘晔至。晔又荐二人:一个是山阳昌邑人,姓满,名宠,字伯宁;一个是武城人,姓吕,名虔,字子恪。曹操亦素知这两个名誉,就聘为军中从事。满宠、吕虔共荐一人,乃陈留平邱人,姓毛,名玠,字孝先。曹操亦聘为从事。斋

       又有一将引军数百人,来投曹操:乃泰山巨平人,姓于,名禁,字文则。操见其人弓马熟娴,武艺出众,命为点军司马。一日,夏侯敦引一大汉来见,操问何人,敦曰:“此乃陈留人,姓典,名韦,勇力过人。旧跟张邈,与帐下人不和,手杀数十人,逃窜山中。敦出射猎,见韦逐虎过涧,因收于军中。今特荐之于公。”操曰:“吾观此人容貌魁梧,必有勇力。”敦曰:“他曾为友报仇杀人,提头直出闹市,数百人不敢近。只今所使两枝铁戟,重八十斤,挟之上马,运使如飞。”操即令韦试之。韦挟戟骤马,往来驰骋。忽见帐下大旗为风所吹,岌岌欲倒,众军士挟持不定;韦下马,喝退众军,一手执定旗杆,立于风中,巍然不动。操曰:“此古之恶来也!”遂命为帐前都尉,解身上棉袄,及骏马雕鞍赐之。主

       自是曹操部下文有谋臣,武有猛将,威镇山东。乃遣泰山太守应劭,往琅琊郡取父曹嵩。嵩自陈留避难,隐居琅琊;当日接了书信,便与弟曹德及一家老小四十余人,带从者百余人,车百余辆,径望兖州而来。道经徐州,太守陶谦,字恭祖,为人温厚纯笃,向欲结纳曹操,正无其由;知操父经过,遂出境迎接,再拜致敬,大设筵宴,款待两日。曹嵩要行,陶谦亲送出郭,特差都尉张闿,将部兵五百护送。曹嵩率家小行到华、费间,时夏末秋初,大雨骤至,只得投一古寺歇宿。寺僧接入。嵩安顿家小,命张闿将军马屯于两廊。众军衣装,都被雨打湿,同声嗟怨。张闿唤手下头目于静处商议曰:“我们本是黄巾余党,勉强降顺陶谦,未有好处。如今曹家辎重车辆无数,你们欲得富贵不难,只就今夜三更,大家砍将入去,把曹嵩一家杀了,取了财物,同往山中落草。此计何如?”众皆应允。是夜风雨未息,曹嵩正坐,忽闻四壁喊声大举。曹德提剑出看,就被搠死。曹嵩忙引一妾奔入方丈后,欲越墙而走;妾肥胖不能出,嵩慌急,与妾躲于厕中,被乱军所杀。应劭死命逃脱,投袁绍去了。张闿杀尽曹嵩全家,取了财物,放火烧寺,与五百人逃奔淮南去了。后人有诗曰:“曹操奸雄世所夸,曾将吕氏杀全家。如今阖户逢人杀,天理循环报不差。”当下应劭部下有逃命的军士,报与曹操。操闻之,哭倒于地。众人救起。操切齿曰:“陶谦纵兵杀吾父,此仇不共戴天!吾今悉起大军,洗荡徐州,方雪吾恨!”遂留荀彧、程昱领军三万守鄄城、范县、东阿三县,其余尽杀奔徐州来。夏侯敦、于禁、典韦为先锋。操令:但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屠戮,以雪父仇。当有九江太守边让,与陶谦交厚,闻知徐州有难,自引兵五千来救。操闻之大怒,使夏侯敦于路截杀之。时陈宫为东郡从事,亦与陶谦交厚;闻曹操起兵报仇,欲尽杀百姓,星夜前来见操。操知是为陶谦作说客,欲待不见,又灭不过旧恩,只得请入帐中相见。宫曰:“今闻明公以大兵临徐州,报尊父之仇,所到欲尽杀百姓,某因此特来进言。陶谦乃仁人君子,非好利忘义之辈;尊父遇害,乃张闿之恶,非谦罪也。且州县之民,与明公何仇?杀之不祥。望三思而行。”操怒曰:“公昔弃我而去,今有何面目复来相见?陶谦杀吾一家,誓当摘胆剜心,以雪吾恨!公虽为陶谦游说,其如吾不听何!”陈宫辞出,叹曰:“吾亦无面目见陶谦也!”遂驰马投陈留太守张邈去了。斋

       且说操大军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发掘坟墓。陶谦在徐州,闻曹操起军报仇,杀戮百姓,仰天恸哭曰:“我获罪于天,致使徐州之民,受此大难!”急聚众官商议。曹豹曰:“曹兵既至,岂可束手待死!某愿助使君破之。”陶谦只得引兵出迎,远望操军如铺霜涌雪,中军竖起白旗二面,大书报仇雪恨四字。军马列成阵势,曹操纵马出阵,身穿缟素,扬鞭大骂。陶谦亦出马于门旗下,欠身施礼曰:“谦本欲结好明公,故托张闿护送。不想贼心不改,致有此事。实不干陶谦之故。望明公察之。”操大骂曰:“老匹夫!杀吾父,尚敢乱言!谁可生擒老贼?”夏侯敦应声而出。陶谦慌走入阵。夏侯敦赶来,曹豹挺枪跃马,前来迎敌。两马相交,忽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两军皆乱,各自收兵。主

       陶谦入城,与众计议曰:“曹兵势大难敌,吾当自缚往操营,任其剖割,以救徐州一郡百姓之命。”言未绝,一人进前言曰:“府君久镇徐州,人民感恩。今曹兵虽众,未能即破我城。府君与百姓坚守勿出;某虽不才,愿施小策,教曹操死无葬身之地!”众人大惊,便问计将安出。正是:本为纳交反成怨,那知绝处又逢生。知

       毕竟此人是谁,且听下文分解

文言文颜师鲁

       1. 莫的四字成语

        莫此为甚 莫逆之交 莫为已甚

        莫可究诘 莫辨楮叶 莫敢谁何 莫可名状

        莫测高深 莫予毒也 人莫予毒 高深莫测

        诡秘莫测 讳莫如深 莫名其妙 令人莫测

        神鬼莫测 噬脐莫及 望尘莫及 无适无莫

       

        爱莫能助 莫明其妙 莫逆于心 莫衷一是

        百辞莫辩 百口莫辩 百身莫赎 鞭长莫及

        变化莫测 爱莫之助 半筹莫展 变幻莫测

        百思莫解 含冤莫白 后悔莫及 沉冤莫白

        大莫与京 道大莫容 德音莫违 概莫能外

        干将莫邪 鬼神莫测 讳莫高深 井渫莫食

        莫余毒也 莫知所为 莫之与京 牵萝莫补

        日莫途远 深奥莫测 驷马莫追 岁聿其莫

        天下莫敌 无适无莫 相视莫逆 玄妙莫测

        脂膏莫润 追悔莫及 百喙莫辩 一筹莫展

        疑团莫释 真伪莫辨 诸恶莫作 莫可奈何

        莫展一筹 穷寇莫追 人心莫测 神妙莫测

        万夫莫当 一辞莫赞 沉冤莫雪 擢发莫数

2. 带有“莫”字的成语都有哪些

        爱莫之助 虽然同情,却限于条件无从帮助

        一筹莫展 半条计策也施展不出。比喻没有一点办法

        变幻莫测 幻:变化;变幻:不规则地改变;测:捉摸;莫测:无法推测。变化又多又快,使人不可捉摸

        百思莫解 百思:百般思索。指百般思索也不能理解

        含冤莫白 含:包藏;莫:无处,无法;白:弄明白。指有冤屈无处申诉、无法昭雪

        后悔莫及 后悔:事后的懊悔。指事后的懊悔也来不及了

        哀莫大于心死 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爱莫能助 爱:爱惜;莫:不。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

        莫明其妙 说不出其中的奥妙。形容事情非常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莫逆于心 心中没有抵触。指情感一致,心意相投

        莫衷一是 莫:不,还是;衷:折衷,断定;是:对。不知哪个是正确。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百辞莫辩 用任何话语都无法辩白。

        百口莫辩 莫:不能;辩:辩白。即使有一百张嘴也辩白不清。形容不管怎样辩白也说不清楚。

        百身莫赎 百身:自身死一百次;赎:抵。拿一百个我,也无法把你换回来了。表示极沉痛地悼念。

        鞭长莫及 及:到。原意是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

        变化莫测 变化很多,不能预料。

3. 第一个字是莫字的四字成语,有多少,回答多少,谢谢

        莫明其妙: 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莫须有: 原意是也许有吧。后指凭空捏造。

        莫此为甚: 没有什么能超过这个的了。多指不良倾向或形势严重。

        莫为已甚: 不做得太过分。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适可而止。

        莫可究诘: 究:追查;诘:追问。无法追问到底。

        莫辨楮叶: 莫:不;辨:分辨。不能分辨楮叶的真假。比喻模仿逼真或以假乱真。

        莫敢谁何: 没有谁敢怎么样。

        莫可名状: 名:用言语说出;状:描绘,形容。不能用言语来形容。指事物极复杂微妙,无法描述。

        莫余毒也: 再也没有人威胁、危害我了。表示目空一切,认为谁也不能伤害我。

        莫知所为: 不知道怎幺办好,形容激动得不知怎幺办。亦作“莫知所谓”。

        莫之与京: 莫:没有什么,没有谁。京:大,高。大得没有什么可与之相比。形容首屈一指,无与伦比。亦作“大莫与京”。

        莫可奈何: 犹无可奈何。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

        莫展一筹: 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同“一筹莫展”。

4. 带有莫字的成语有

        爱莫之助 虽然同情,却限于条件无从帮助一筹莫展 半条计策也施展不出。

        比喻没有一点办法变幻莫测 幻:变化;变幻:不规则地改变;测:捉摸;莫测:无法推测。变化又多又快,使人不可捉摸百思莫解 百思:百般思索。

        指百般思索也不能理解含冤莫白 含:包藏;莫:无处,无法;白:弄明白。指有冤屈无处申诉、无法昭雪后悔莫及 后悔:事后的懊悔。

        指事后的懊悔也来不及了哀莫大于心死 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爱莫能助 爱:爱惜;莫:不。

        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莫明其妙 说不出其中的奥妙。

        形容事情非常奇怪,说不出道理来莫逆于心 心中没有抵触。指情感一致,心意相投莫衷一是 莫:不,还是;衷:折衷,断定;是:对。

        不知哪个是正确。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百辞莫辩 用任何话语都无法辩白。

        百口莫辩 莫:不能;辩:辩白。即使有一百张嘴也辩白不清。

        形容不管怎样辩白也说不清楚。百身莫赎 百身:自身死一百次;赎:抵。

        拿一百个我,也无法把你换回来了。表示极沉痛地悼念。

        鞭长莫及 及:到。原意是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

        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变化莫测 变化很多,不能预料。

        朝里无人莫做官 旧时俗语。意思是,没有靠山,事办不成。

        沉冤莫白 沉冤:长期得不到伸雪的冤案;莫白:无法辩白,不能弄清。长期得不到申雪的冤屈。

        大莫与京 莫:没有谁;京:大。指大得无法相比。

        道大莫容 原指孔子之道精深博大,所以天下容纳不了他。后用以正确的道理不为世间所接受。

        德音莫违 德音:善言;莫违:不要违背。别人的好话不要不听。

        概莫能外 一概不能除外。指都在所指范围之内。

        干将莫邪 干将、莫邪:古代宝剑名。锋利的宝剑的代称。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比喻不要多管闲事。高深莫测 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

        形容使人难以理解。诡秘莫测 诡秘:神秘不可知;莫测:无法捉摸。

        指人的行为态度神秘难以揣测。讳莫如深 讳:隐讳;深:事件重大。

        原意为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

        莫名其妙 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令人莫测 形容情况复杂,使人无法推测。莫须有 原意是也许有吧。

        后指凭空捏造。莫此为甚 没有什么能超过这个的了。

        多指不良倾向或形势严重。莫逆之交 莫逆:没有抵触,感情融洽;交:交往,友谊。

        指非常要好的朋友。莫为已甚 不做得太过分。

        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适可而止。莫可究诘 究:追查;诘:追问。

        无法追问到底。莫辨楮叶 莫:不;辨:分辨。

        不能分辨楮叶的真假。比喻模仿逼真或以假乱真。

        莫敢谁何 没有谁敢怎么样。莫可名状 名:用言语说出;状:描绘,形容。

        不能用言语来形容。指事物极复杂微妙,无法描述。

        莫测高深 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指处世的态度、或说话、文章的内容(多不用在正面,带贬义)。

        莫予毒也 再也没有人威胁、危害我了。表示目空一切,认为谁也不能伤害我。

        人莫予毒 莫:没有;予:我;毒:分割,危害。再也没有人怨恨我、伤害我了。

        形容劲敌被消灭后高兴的心情。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

        指干了坏事终究要暴露。神鬼莫测 测:推测。

        事情极诡秘,神鬼也难测度。形容谁也推测不出。

        噬脐莫及 噬脐:用嘴咬肚脐。象咬自己肚脐似的,够不着。

        比喻后悔也来不及。望尘莫及 莫:不;及:赶上。

        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无适无莫 适:厚;莫:薄。对人没有什么亲疏厚薄。

        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莫逆:彼此情投意合,非常相好。形容彼此间友谊深厚,无所违逆于心。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意思是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

        一筹莫展 筹:筹划、计谋;展:施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疑团莫释 心里有很多疑问,没有解开。真伪莫辨 莫:不。

        真假分辨不清。诸恶莫作 诸恶:各种坏事。

        佛家语,凡是坏事都不要做。旧时用以劝人行善。

        知子莫若父 没有比父亲更了解儿子的了。一辞莫赞 赞:赞美。

        没有一句妥贴的赞美话能表达。形容诗文写得极好。

        沉冤莫雪 沉冤:长期得不到伸雪的冤案;莫雪:无法昭雪。长期得不到昭雪的冤屈。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 莫管:不要管。比喻不要多管闲事。

        鬼神莫测 鬼神也揣测不到。形容非常神奇奥妙,谁也摸不清底细。

        讳莫高深 隐瞒得很紧,不让别人知道井渫莫食 见“井渫不食”。莫余毒也 再也没有人威胁、危害我了。

        表示目空一切,认为谁也不能伤害我。莫知所为 不知道怎幺办好,形容激动得不知怎幺办。

        亦作“莫知所谓”。莫之与京 莫:没有什么,没有谁。

        京:大,高。大得没有什么可与之相比。

        形容首屈一指,无与伦比。亦作“大莫与京”。

        牵萝莫补 谓无法弥补。日莫途远 见“日暮途远”。

        深奥莫测 高深不易了解驷马莫追 见“驷马难追”。岁聿其莫 谓一年将尽。

        聿,语助;莫,“暮”的古字。天下莫敌 见“天下无敌”。

        无适无莫 指无可无不可。相视莫逆 彼此间友谊深厚,无所违逆于心。

        玄妙莫测 测:猜度。神奇奥妙,无法猜度。

        亦作“玄妙无穷”。脂膏莫润 见“脂。

有关莫的四字成语

       1. 宋史颜师鲁传文言文翻译

        实在找不到翻译,原文又太长,容后再翻。

        宋史颜师鲁传

        原文

        颜师鲁,字几圣,漳州龙溪人。绍兴中,擢进士第,历知莆田、福清县。尝决水利滞讼,辟陂洫绵四十里。岁大侵,发廪劝分有方而不遏籴价,船粟毕凑,市籴更平。郑伯熊为常平使,荐于朝,帅陈俊卿尤器重之。召为官告院,迁国子丞,除江东提举。时天雨土,日青无光,都人相惊,师鲁陛辞,言:“田里未安,犴狱未清,政令未当,忠邪未辨,天不示变,人主何繇省悟!愿诏中外,极陈得失,求所以答天戒,销患未形。”上韪其言。

        寻改使浙西。役法敝甚,细民至以鸡豚罂榻折产力,遇役辄破家。师鲁下教属邑,预正流水籍,稽其役之序,宽比限,免代输,咸便安之。盐课岁百钜万,本钱久不给,亭灶私鬻,禁不可止,刑辟日繁。师鲁撙帑缗,尽偿宿负,戒官吏毋侵移,比旁路课独最。上谓执政曰:“儒生能办事如此。”予职直秘阁。农民有垦旷土成田未及受租者,奸豪多为己利,师鲁奏:“但当正其租赋,不应绳以盗种法,失劭农重本意。”奏可,遂著为令。

       

        入为监察御史,遇事尽言,无所阿挠。有自外府得内殿宣引,且将补御史阙员,师鲁亟奏:“宋璟召自广州,道中不与杨思勖交一谈。李鄘耻为吐突承璀所荐,坚辞相位不拜。士大夫未论其才,立身之节,当以璟、鄘为法。今其人朋邪为迹,人所切齿,纵朝廷乏才,宁少此辈乎?臣虽不肖,羞与为伍。”命乃寝。继累章论除职帅藩者:“比年好进之徒,平时交结权幸,一纡郡绂,皆掊克以厚包苴,故昔以才称,后以贪败。”上出其疏袖中,行之。

        十年,繇太府少卿为国子祭酒。初,上谕执政择老成端重者表率太学,故有是命。首奏:“宜讲明理学,严禁穿凿,俾廉耻兴而风俗厚。”师鲁学行素孚规约,率以身先,与诸生言,孳孳以治己立诚为本,艺尤异者必加奖劝,由是人知饬励。上闻之喜曰:“颜师鲁到学未久,规矩甚肃。”除礼部侍郎,寻兼吏部。

        有旨改官班,特免引见。师鲁献规曰:“祖宗法度不可轻驰,愿始终持久,自强不息。”因言:“赐带多滥,应奉微劳,皆得横金预外朝廷会,如观瞻何?且臣下非时之赐,过于优隆;梵舍不急之役,亦加锡赍。虽南帑封桩不与大农经费,然无功劳而概与之,是弃之也。万一有为国制变御侮,建功立事者,将何以旌宠之?”高宗丧制,一时典礼多师鲁裁定,又与礼官尤袤、郑侨上议庙号,语在《袤传》。

        诏充遗留礼信使。初,显仁遗留使至金,必令簪花听乐。师鲁陛辞,言:“国势今非昔比,金人或强臣非礼,誓以死守。”沿途宴设,力请彻乐。至燕山,复辞簪花执射。时孝宗以孝闻,师鲁据经陈谊,反复慷慨,故金终不能夺。

        迁吏部侍郎,寻除吏部尚书兼侍讲,屡抗章请老,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泉州。台谏、侍从相继拜疏,引唐孔戣事以留行。内引,奏言:“愿亲贤积学,以崇圣德,节情制欲,以养清躬。”在泉因任,凡阅三年,专以恤民宽属邑为政,始至即蠲舶货,诸商贾胡尤服其清。再起知泉州,以绍熙四年卒于家,年七十五。

        师鲁自幼庄重若成人,孝友天至。初为番禺簿,丧父以归,扶柩航海,水程数千里,甫三日登于岸,而飓风大作,人以为孝感。常曰:“穷达自有定分,枉道希世,徒丧所守。”故其大节确如金石,虽动与俗情不合,而终翕然信服。嘉泰二年,诏特赐谥曰定肃。

        ——《宋史·卷三百八十九·列传第一百四十八·颜师鲁传》

2. 陈谏译教子译文

        陈谏议教子 宋陈谏议①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

        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之子也。

        谏议遽招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②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

        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译文 太尉陈尧咨是翰林学士的时候,他有一匹恶马,不能够驾驭,踢咬伤了很多人了。

        一天早上,他的父亲谏议进入马厩,发现这匹马不见了,于是质问养马的人,养马的人说:“翰林学士把它卖给商人了。”谏议马上对翰林说:“你是贵臣,你的手下尚且不能制止这匹马,旅人又怎么能养好它呢?你这是把祸害移给别人啊。”

        立刻命令把马取回来,把钱退给买主,把那匹马养到老死,不再出卖。这种淳朴敦厚而又深具长者风度的作风跟古人的那种古风有些类似原文: 赵良者,燕人也。

        漂泊江湖,疾恶如仇。一日,途经谢庄,闻有哭声,遂疾步入茅舍,见一少女蓬头垢面,哀甚。

        义士询之,乃知为某村二恶少所 *** 也,痛不欲生。义士怒不可遏,径自诣某村,索二恶少,责之曰:“汝等何故 *** 无辜少女?”一恶少虎视耽耽曰:“何预尔事?”义士?目斥之:“汝非人也,但禽兽耳!”未及恶少出剑,义士之白刃已入其胸,立仆。

        一恶少伏地求恕,义士斩其耳以示众,儆其不得为非作歹也。 赵良这个人,祖籍燕赵(今河北一带)。

        漂泊江湖之中,疾恶如仇。一天路过谢庄,听到有哭的声音,就快步进入茅草屋里,见到一个少女面目脏乱,表情非常悲伤,赵良问她怎么了,这才得知是被某村两个恶少欺凌,痛苦的不想活了。

        赵良愤怒的不可忍耐,径直到了那个村庄,找寻到了两个恶少,责问他们:“你们为什么欺凌无辜的小女骇?”一个恶少虎视耽耽的说:“关你什么事?”赵良用眼瞪他并说道:”你不是人啊~是个禽兽。”还没等恶少拔出剑来,赵良的剑已经 *** 了他的心脏,立刻就倒地了。

        另一个恶少跪地求饶,赵良割下他的耳朵以示众人,告诉他们不能再做坏事了! 红毛毡 红毛国,旧许与中国相贸易。边帅见其众,不许登岸。

        红毛人固请:“赐一毡地足矣。”帅思一毡所容无几,许之。

        其人置毡岸上仅容二人;拉之容四五人;且拉且登,顷刻毡大亩许,已数百人矣。短刃并发,出于不意,被掠数里而去。

        白话译文 红毛国过去是被允许与中国进行相互贸易的。守边主帅看见他们来的人太多,便禁止他们上岸。

        红毛人一再要求:“只要给我们一块毡毯大的地方就够了。”主帅想,一块毛毡毯大的地方容不下几个人,便答应了。

        红毛人把毡毯放在口岸边,上面只站得下两个人;他们拉了拉毡毯,就可以让四五个人站在上面了;一边拉一边就不断有人登上岸来,一会儿时间,毡毯就变得约有一亩地那么大,上面已站着几百号人了。这些上了岸的红毛人忽然一起把短刀抽出来,出其不意发动进攻,抢掠了方圆好几里地才离开。

        原文: 丐不如其乡里,明孝宗时,尝行乞于吴。凡丐所得,多不食,每贮直之竹筒中。

        见者以为异,久之,诘其故,曰:“吾有母在,将以遗之。”有好事者欲窥其究,迹之行。

        行里许,至河旁,竹树掩映,一蔽舟系柳阴下。舟虽蔽,颇洁,有老媪坐其 中。

        丐坐地,出所贮饮食整理之,奉以登舟。俟母举杯,乃起唱歌,为儿戏,以娱母。

        母食尽,然后他求。一日乞道上,无所得,惫甚。

        有沈孟渊者,哀而与之食,丐宁忍饿,终不先母食也。如是者数年,母死,丐不知所终。

        丐自言沈姓,年可三十。 译文: 一个乞丐的生活状况不如他的同乡人。

        明孝宗年间,这个乞丐在吴地行乞。每次乞到的食物都不吃,把它储存在一个竹筒中。

        看见的人都很奇怪,时间长了就有人问乞丐这是为什么,乞丐说:“我还有老母亲在世,但是已经命在旦夕。”有好事的人想知道究竟,于是跟着乞丐走了一段路到了河边,在一片柳阴下系着一叶小舟,虽然很破落的小舟但是很干净。

        有一个老妇人坐在里面。乞丐到了以后拿出储存的食物整理一下,然后端到船上,等母亲吃的时候,他唱歌作乐,使母亲高兴,等母亲吃完了才作别的。

        又有一天乞丐什么也没有乞到,很郁闷,有一个叫沈孟渊的看他可怜给他食物,但是乞丐宁可饿着也要先给母亲吃,这样过了多少年后,乞丐的母亲去世了,以后也再看不到乞丐了,听说乞丐说自己姓沈,当年三十岁左右。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

        其母沿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

        译文: 桓温将军带兵入四川,途经三峡时,有个小兵抓住了一只小猴子,想带到路上玩。母猴子思儿心切,跟着船行驶的方向,飞奔在纤道上沿路哀号,叫声及其凄惨,一直跑了百多里路,久久不肯离去。

        后来索性跳到了船上,但一跳到船上就死了。船上的人觉得奇怪,便破开母猴的肚子一看,里面的肝、肠子等内脏都断成了一寸寸的小节。

        桓温查问后,就将那个捉小猴的手下赶走了。 自此,「肝肠寸断」成为后人惯用的成语,形容悲痛欲绝的心情。

        小儿不畏虎 苏轼 忠、万、云、安(地名,都是在四川一带长江沿岸。)多虎。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

3. 这几篇文言文的译文阿

        小儿不畏虎

        苏轼

        忠、万、云、安(地名,都是在四川一带长江沿岸。)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

        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之,至以首抵(同抵。)触,庶几(也许可以。)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翻译:忠、万、云、安这些地方有很多老虎。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留在沙滩上自己到水里去洗衣服。老

        虎从山上跑来,那妇人慌忙潜入水里躲避老虎,两个小孩(仍然)在沙滩上自在嬉戏。老虎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甚至用头触碰他们呢,期许他们会有些害怕,但是小孩无知,竟然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老虎最后也就离开了。估计老虎吃人必是先向人显示其威风,但是对于不怕它的人威风无处施加(而放弃的)吗?

4. < > 译文

        韩魏公器重闳博,无所不容,自在馆阁,已有重望于天下。与同馆王拱辰、定基时有喧争,公安坐幕中阅试卷,如不闻。拱辰愤不肋已,诣公室谓公曰:“此中习器度耶?“公和颜谢之。公为陕西招讨,时师鲁与英公不相与,师鲁于公处即论英公事,英公于公处亦论师鲁,皆纳之,不形于言,遂无事。不然不静矣。y&"-Bq

        F)KRw

        韩琦稳重宽厚有器量,什么都可以容忍,还在读书时,他的名望就已传遍天下。他曾经与同馆的王拱辰以及御史叶定基,一起赴开封府,主持科举考试。王拱辰、叶定基经常因评卷而争论,而韩琦坐在幕室中阅卷,就像没有听见。王拱辰认为他不帮助自己,到他的房子里说:“你是在修养度量吗?“韩琦和颜悦色地认错。韩琦在陕西征讨叛军时,颜师鲁与李*不和,颜师鲁在韩琦处谈论李*的坏话,李*在韩琦处也讲颜师鲁的坏话,韩琦都听着,却从不泄露出去,所以相安无事,否则就不得安宁。

5. 宋史谢深甫传 原文翻译

        原文: 谢深甫,字子肃,台州临海人。

        少颖悟,刻志为学,积数年不寐,夕则置瓶水加足于上,以警困怠。父景之识为远器,临终语其妻曰:“是儿当大吾门,善训迪之。”

        母攻苦守志,督深甫力学。 中乾道二年进士第,调嵊县尉。

        岁饥,有死道旁者,一妪哭诉曰:“吾儿也。佣于某家,遭掠而毙。”

        深甫疑焉,徐廉得妪子他所,召妪出示之,妪惊伏曰:“某与某有隙,赂我使诬告耳。” 越帅方滋、钱端礼皆荐深甫有廊庙才,调昆山丞,为浙曹考官,一时士望皆在选中。

        司业郑伯熊曰:“文士世不乏,求具眼如深甫者实鲜。”深甫曰:“文章有气骨,如泰山乔岳,可望而知,以是得之。”

        知处州青田县。侍御史葛邲、监察御史颜师鲁、礼部侍郎王蔺交荐之。

        孝宗召见,深甫言:“今日人才,枵中侈外者多妄诞,矫讦沽激者多眩鬻。激昂者急于披露,然或邻于好夸;刚介者果于植立,而或邻于太锐;静退简默者寡有所合,或邻于立异。

        故言未及酬而已龃龉,事未及成而已挫抑。于是趣时徇利之人,专务身谋,习为软熟,畏避束手,因循苟且,年除岁迁,亦至通显,一有缓急,莫堪倚仗。

        臣愿任使之际,必察其实,既悉其实,则涵养之以蓄其才,振作之以厉其气,栽培封殖,勿使沮伤。”上嘉纳。

        问当世人才,对曰:“荐士,大臣职也。小臣来自远方,不足以奉明诏。”

        上颔之,谕宰臣曰:“谢深甫奏对雍容,有古人风。”除籍田令,迁大理丞。

        江东大旱,擢为提举常平,讲行救荒条目,所全活一百六十余万人。光宗即位,以左曹郎官借礼部尚书为贺金国生辰使。

        绍熙改元,除右正言,迁起居郎兼权给事中。知阁门事韩侂胄破格转遥郡刺史,深甫封还内降云:“人主以爵禄磨厉天下之人才,固可重而不可轻;以法令堤防天下之侥幸,尤可守而不可易。

        今侂胄蓦越五官而转遥郡,侥幸一启,攀援踵至,将何以拒之?请罢其命。” 进士俞古应诏言事,语涉诋讦,送瑞州听读。

        深甫谓:“以天变求言,未闻旌赏而反罪之,则是名求而实拒也。俞古不足以道,所惜者朝廷事体耳”右司谏邓驲论近习,左迁,深甫请还驲,谓:“不可以近习故变易谏官,为清朝累。”

        二年,知临安府。三年,除工部侍郎。

        入谢,光宗面谕曰:“京尹宽则废法,猛则厉民,独卿为政得宽猛之中。”进兼吏部侍郎,兼详定敕令官。

        四年,兼给事中。陈源久以罪斥,忽予内祠,深甫固执不可。

        姜特立复诏用,深甫力争,特立竟不得入。张子仁除节度使,深甫疏十一上,命遂寝。

        每禁庭燕私,左右有希恩泽者,上必曰:“恐谢给事有不可耳。” 宁宗即位,除焕章阁待制、知建康府,改御史中丞兼侍读。

        上言:“比年以来,纪纲不立。台谏有所论击,不与被论同罢,则反除以外任;给、舍有所缴驳,不命次官书行,则反迁以他官;监司有所按察,不两置之勿问,则被按者反得美除。

        以奔竞得志者,不复知有廉耻;以请属获利者,不复知有彝宪。贪墨纵横,莫敢谁何;罪恶暴露,无所忌惮。

        隳坏纪纲,莫此为甚。请风厉在位,革心易虑,以肃朝著。”

        礼官议祧僖祖,侍讲朱熹以为不可。深甫言:“宗庙重事,未宜遽革。

        朱熹考订有据,宜从熹议。” 庆元元年,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迁参知政事,再迁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

        内侍王德谦建节,深甫三疏力陈不可蹈大观覆辙,德谦竟斥。进金紫光禄大夫,拜右丞相,封申国公,进岐国公。

        光宗山陵,为总护使。还,拜少保,力辞,改封鲁国公。

        嘉泰元年,累疏乞避位,宁宗曰:“卿能为朕守法度,惜名器,不可以言去。”召坐赐茶,御笔书《说命》中篇及金币以赐之。

        有余嘉者,上书乞斩朱熹,绝伪学,且指蔡元定为伪党。深甫掷其书,语同列曰:“朱元晦、蔡季通不过自相与讲明其学耳,果有何罪乎?余哲虮虱臣,乃敢狂妄如此,当相与奏知行遣,以厉其余。”

        金使入见不如式,宁宗起入禁中,深甫端立不动,命金使俟于殿隅,帝再御殿,乃引使者进书,迄如旧仪。 拜少保。

        乞骸骨,授醴泉观使。明年,拜少傅,致仕。

        有星陨于居第,遂薨。后孙女为理宗后,追封信王,易封卫、鲁,谥惠正。

        译文: 谢深甫字子肃,台州临海人。少年时就聪颖灵悟,立志求学,连续几年很少睡觉,晚间就打一瓶水把脚放在上面,来警醒困倦劳乏。

        父亲谢景之知道他有远大的才识,临死时对妻子说:“这个孩子将要光大我们的门户,好生教育启迪他。”母亲刻苦守节,督促谢深甫努力学习。

        乾道二年进士及第,调为嵊县尉。年成有饥荒,有死在路旁的人,一个老太婆哭诉说:“是我的儿子。

        在某人家做雇工,被打死了。”谢深甫感到怀疑,慢慢查访到老太婆的儿子在别处,召老太婆来指给她看,老太婆惊恐伏在地上说:“某人和某人有仇,是贿赂了我让我诬告的。”

        越地守帅方滋、钱端礼都推荐深甫有朝廷大官的才干,调昆山县丞,任浙江曹试考官,当时有名望的士人都被选入。司业郑伯熊说:“文士世间并不缺少,要寻求有眼力如同谢深甫这样的实在很少。”

        谢深甫说:“文章有气格风骨,就如同泰山高峰,可以一望而知,因此得到了他们。”为处州青田县知县。

        侍御史葛邲、监察御史颜师鲁、礼部侍郎王蔺交章推荐他。孝宗召见,谢深。

6. 8.义士赵良9.于令仪悔人10.韩琦大度11.县令挽纤12秦西巴纵麑的译文

        1、义士赵良

        赵良是河北人,漂泊在江湖上,疾恶如仇。一天,路过谢庄,听见有哭声,就快步到了一间茅屋,看见一位少女,蓬头垢面,哭得很伤心。赵良就问她什么事,一问才知道她被某个村子的两个恶少 *** 了,因此痛不欲婶。赵良一听怒不可遏,径直来到这个村子,要两个恶少出来,责备他们说:“你们为什么 *** 无辜少女?”一个恶少虎视耽耽地说:“ *** 什么事?”赵良斥责道:“你不是人,简直就是禽兽啊!”还没等恶少出剑,赵良剑已刺进了恶少的胸膛,恶少立即就倒在了地上。另外一个恶少跪伏在地上求饶,赵良斩下了他的耳朵示众,以警告他不得为非作歹。

        2、于令仪诲人

        曹州(今山东荷泽)人于令仪,是个市场中的小摊贩业者;他为人宽厚,很少得罪别人,晚年时的家道颇为富足。有天晚上,一名小偷侵入他家中行窃,结果被他的几个儿子逮住了,发现原来是邻居的小孩。

        於令仪问他说:「你平常很少犯过错,何苦今天做贼呢?」小偷回答说:「因受贫困所迫的缘故。」於令仪再问他想要什麽东西,小偷说:「能得到十千钱,便足令衣食无忧了。」於令仪听后就如数给了他。正在那小偷要出门离去时,於令仪又叫住他,这使得那小偷大为恐惧,但於令仪对他说:「你如此的贫困,晚上带著十千钱回去,恐怕会引起巡逻人员的盘查。」於是将小偷留下,天亮后才让他离去。

        那小偷深感惭愧,后来终於成了良民。乡里的人们,都称道於令仪是名善士。於令仪挑选出一些优秀的子侄辈,建立学堂并聘请有名的儒士来教导他们,他的儿子於伋,侄儿於杰与於效,后来都相继考中了进士,他们於家现在是曹南一带的名门望族。

        3、韩琦大度

        韩琦稳重宽厚有器量,什么都可以容忍,还在读书时,他的名望就已传遍天下。他曾经与同馆的王拱辰以及御史叶定基,一起赴开封府,主持科举考试。王拱辰、叶定基经常因评卷而争论,而韩琦坐在幕室中阅卷,就像没有听见。王拱辰认为他不帮助自己,到他的房子里说:“你是在修养度量吗?“韩琦和颜悦色地认错。韩琦在陕西征讨叛军时,颜师鲁与李*不和,颜师鲁在韩琦处谈论李*的坏话,李*在韩琦处也讲颜师鲁的坏话,韩琦都听着,却从不泄露出去,所以相安无事,否则就不得安宁。

        4、县令挽纤

        有个叫何意于的人,说不清楚是哪里的人了,何意于当官的时候,为益昌县令。县距离州府四十里,州府的老大、刺史崔朴有一次趁着春天气候好与宾客坐船玩到了益昌,要县令去找几个农民拉纤。何意于县令亲自去拉纤。崔朴吃惊的问为什么这样亲自拉纤。易于说:“刚到春天,老百姓要么去耕地要么在养蚕,就我没有事,我就来给你拉纤吧。”崔朴很惭愧,和他的朋友宾客赶快遛走了。

        5、秦西巴纵麑

        鲁国孟孙氏打猎得到一只幼鹿,派秦西巴带回去烹了它。母鹿跟着秦西巴叫唤。秦西巴不忍心,放开小鹿还给了母鹿。孟孙氏回来后,问鹿在哪里。秦西巴回答说:“小鹿的妈妈跟在后面哀啼,我实在不忍心,私自放了它,把它还给了母鹿。”孟孙氏很生气,把秦西巴赶走了。过了一年,又把他召回来,让他担任儿子的老师。左右的人说:“秦西巴对您有罪,现在却让他担任您儿子的老师,这是为什么?”孟孙氏说:“他对一只小鹿都不忍心伤害,又何况对人呢?”

7. 韩琦大度的译文 韩琦为宋之重臣,甚有名

        韩魏公器重闳博,无所不容,自在馆阁,已有重望于天下。与同馆王拱辰、定基时有喧争,公安坐幕中阅试卷,如不闻。拱辰愤不肋已,诣公室谓公曰:“此中习器度耶?“公和颜谢之。公为陕西招讨,时师鲁与英公不相与,师鲁于公处即论英公事,英公于公处亦论师鲁,皆纳之,不形于言,遂无事。不然不静矣。

        韩琦稳重宽厚有器量,什么都可以容忍,还在读书时,他的名望就已传遍天下。他曾经与同馆的王拱辰以及御史叶定基,一起赴开封府,主持科举考试。王拱辰、叶定基经常因评卷而争论,而韩琦坐在幕室中阅卷,就像没有听见。王拱辰认为他不帮助自己,到他的房子里说:“你是在修养度量吗?“韩琦和颜悦色地认错。韩琦在陕西征讨叛军时,颜师鲁与李*不和,颜师鲁在韩琦处谈论李*的坏话,李*在韩琦处也讲颜师鲁的坏话,韩琦都听着,却从不泄露出去,所以相安无事,否则就不得安宁。

8. 《韩琦大度》的译文

        韩魏公器重闳博,无所不容,自在馆阁,已有重望于天下。

        与同馆王拱辰、定基时有喧争,公安坐幕中阅试卷,如不闻。拱辰愤不肋已,诣公室谓公曰:“此中习器度耶?“公和颜谢之。

        公为陕西招讨,时师鲁与英公不相与,师鲁于公处即论英公事,英公于公处亦论师鲁,皆纳之,不形于言,遂无事。不然不静矣。

        y&"-Bq F)KRw 韩琦稳重宽厚有器量,什么都可以容忍,还在读书时,他的名望就已传遍天下。他曾经与同馆的王拱辰以及御史叶定基,一起赴开封府,主持科举考试。

        王拱辰、叶定基经常因评卷而争论,而韩琦坐在幕室中阅卷,就像没有听见。王拱辰认为他不帮助自己,到他的房子里说:“你是在修养度量吗?“韩琦和颜悦色地认错。

        韩琦在陕西征讨叛军时,颜师鲁与李*不和,颜师鲁在韩琦处谈论李*的坏话,李*在韩琦处也讲颜师鲁的坏话,韩琦都听着,却从不泄露出去,所以相安无事,否则就不得安宁。

敢有哪些四字成语

       1. 莫字开头的四字成语

        莫名其妙 说不出其中的奥妙。形容事情非常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莫逆于心 心中没有抵触。指情感一致,心意相投

        莫衷一是 莫:不,还是;衷:折衷,断定;是:对。不知哪个是正确。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莫名其妙 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莫须有 原意是也许有吧。后指凭空捏造。

       

        莫此为甚 没有什么能超过这个的了。多指不良倾向或形势严重。

        莫逆之交 莫逆:没有抵触,感情融洽;交:交往,友谊。指非常要好的朋友。

        莫为已甚 不做得太过分。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适可而止。

        莫可究诘 究:追查;诘:追问。无法追问到底。

        莫辨楮叶 莫:不;辨:分辨。不能分辨楮叶的真假。比喻模仿逼真或以假乱真。

        莫敢谁何 没有谁敢怎么样。

        莫可名状 名:用言语说出;状:描绘,形容。不能用言语来形容。指事物极复杂微妙,无法描述。

        莫测高深 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指处世的态度、或说话、文章的内容(多不用在正面,带贬义)。

        莫予毒也 再也没有人威胁、危害我了。表示目空一切,认为谁也不能伤害我。

        莫余毒也 再也没有人威胁、危害我了。表示目空一切,认为谁也不能伤害我。

        莫知所为 不知道怎幺办好,形容激动得不知怎幺办。亦作“莫知所谓”。

        莫之与京 莫:没有什么,没有谁。京:大,高。大得没有什么可与之相比。形容首屈一指,无与伦比。亦作“大莫与京”。

        莫可奈何 〖解释〗犹无可奈何。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

        莫展一筹 〖解释〗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同“一筹莫展”。

2. 带有莫字的成语有

        爱莫之助 虽然同情,却限于条件无从帮助一筹莫展 半条计策也施展不出。

        比喻没有一点办法变幻莫测 幻:变化;变幻:不规则地改变;测:捉摸;莫测:无法推测。变化又多又快,使人不可捉摸百思莫解 百思:百般思索。

        指百般思索也不能理解含冤莫白 含:包藏;莫:无处,无法;白:弄明白。指有冤屈无处申诉、无法昭雪后悔莫及 后悔:事后的懊悔。

        指事后的懊悔也来不及了哀莫大于心死 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爱莫能助 爱:爱惜;莫:不。

        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莫明其妙 说不出其中的奥妙。

        形容事情非常奇怪,说不出道理来莫逆于心 心中没有抵触。指情感一致,心意相投莫衷一是 莫:不,还是;衷:折衷,断定;是:对。

        不知哪个是正确。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百辞莫辩 用任何话语都无法辩白。

        百口莫辩 莫:不能;辩:辩白。即使有一百张嘴也辩白不清。

        形容不管怎样辩白也说不清楚。百身莫赎 百身:自身死一百次;赎:抵。

        拿一百个我,也无法把你换回来了。表示极沉痛地悼念。

        鞭长莫及 及:到。原意是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

        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变化莫测 变化很多,不能预料。

        朝里无人莫做官 旧时俗语。意思是,没有靠山,事办不成。

        沉冤莫白 沉冤:长期得不到伸雪的冤案;莫白:无法辩白,不能弄清。长期得不到申雪的冤屈。

        大莫与京 莫:没有谁;京:大。指大得无法相比。

        道大莫容 原指孔子之道精深博大,所以天下容纳不了他。后用以正确的道理不为世间所接受。

        德音莫违 德音:善言;莫违:不要违背。别人的好话不要不听。

        概莫能外 一概不能除外。指都在所指范围之内。

        干将莫邪 干将、莫邪:古代宝剑名。锋利的宝剑的代称。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比喻不要多管闲事。高深莫测 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

        形容使人难以理解。诡秘莫测 诡秘:神秘不可知;莫测:无法捉摸。

        指人的行为态度神秘难以揣测。讳莫如深 讳:隐讳;深:事件重大。

        原意为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

        莫名其妙 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令人莫测 形容情况复杂,使人无法推测。莫须有 原意是也许有吧。

        后指凭空捏造。莫此为甚 没有什么能超过这个的了。

        多指不良倾向或形势严重。莫逆之交 莫逆:没有抵触,感情融洽;交:交往,友谊。

        指非常要好的朋友。莫为已甚 不做得太过分。

        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适可而止。莫可究诘 究:追查;诘:追问。

        无法追问到底。莫辨楮叶 莫:不;辨:分辨。

        不能分辨楮叶的真假。比喻模仿逼真或以假乱真。

        莫敢谁何 没有谁敢怎么样。莫可名状 名:用言语说出;状:描绘,形容。

        不能用言语来形容。指事物极复杂微妙,无法描述。

        莫测高深 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指处世的态度、或说话、文章的内容(多不用在正面,带贬义)。

        莫予毒也 再也没有人威胁、危害我了。表示目空一切,认为谁也不能伤害我。

        人莫予毒 莫:没有;予:我;毒:分割,危害。再也没有人怨恨我、伤害我了。

        形容劲敌被消灭后高兴的心情。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

        指干了坏事终究要暴露。神鬼莫测 测:推测。

        事情极诡秘,神鬼也难测度。形容谁也推测不出。

        噬脐莫及 噬脐:用嘴咬肚脐。象咬自己肚脐似的,够不着。

        比喻后悔也来不及。望尘莫及 莫:不;及:赶上。

        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无适无莫 适:厚;莫:薄。对人没有什么亲疏厚薄。

        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莫逆:彼此情投意合,非常相好。形容彼此间友谊深厚,无所违逆于心。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意思是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

        一筹莫展 筹:筹划、计谋;展:施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疑团莫释 心里有很多疑问,没有解开。真伪莫辨 莫:不。

        真假分辨不清。诸恶莫作 诸恶:各种坏事。

        佛家语,凡是坏事都不要做。旧时用以劝人行善。

        知子莫若父 没有比父亲更了解儿子的了。一辞莫赞 赞:赞美。

        没有一句妥贴的赞美话能表达。形容诗文写得极好。

        沉冤莫雪 沉冤:长期得不到伸雪的冤案;莫雪:无法昭雪。长期得不到昭雪的冤屈。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 莫管:不要管。比喻不要多管闲事。

        鬼神莫测 鬼神也揣测不到。形容非常神奇奥妙,谁也摸不清底细。

        讳莫高深 隐瞒得很紧,不让别人知道井渫莫食 见“井渫不食”。莫余毒也 再也没有人威胁、危害我了。

        表示目空一切,认为谁也不能伤害我。莫知所为 不知道怎幺办好,形容激动得不知怎幺办。

        亦作“莫知所谓”。莫之与京 莫:没有什么,没有谁。

        京:大,高。大得没有什么可与之相比。

        形容首屈一指,无与伦比。亦作“大莫与京”。

        牵萝莫补 谓无法弥补。日莫途远 见“日暮途远”。

        深奥莫测 高深不易了解驷马莫追 见“驷马难追”。岁聿其莫 谓一年将尽。

        聿,语助;莫,“暮”的古字。天下莫敌 见“天下无敌”。

        无适无莫 指无可无不可。相视莫逆 彼此间友谊深厚,无所违逆于心。

        玄妙莫测 测:猜度。神奇奥妙,无法猜度。

        亦作“玄妙无穷”。脂膏莫润 见“脂。

3. 莫非的莫能组什么四字词语

        一筹莫展、望尘莫及、莫名其妙、莫逆之交、变幻莫测、莫衷一是、噬脐莫及、爱莫能助、哀莫大于心死、深奥莫测、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诡秘莫测、朝里无人莫做官、知子莫若父、高深莫测、百身莫赎、只轮莫返、莫逆于心、悔之莫及、索莫乏气、一文莫名、懊悔莫及、莫此之甚

        莫知所谓、救寒莫如重裘、莫逆之友、万夫莫开、百喙莫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德音莫违、一人立志,万夫莫夺、欲人勿知,莫若勿为、疑团莫释、一辞莫赞、君子养心莫善于诚、沉冤莫白、令人莫测、诸恶莫作、百口莫辩、莫予毒也、牵萝莫补、莫知所措、无适无莫、钦佩莫名、相视而笑,莫逆于心、后悔莫及、鞭长莫及、真伪莫辨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非请莫入、人莫予毒、一毫莫取、概莫能外、神机莫测、罪莫大焉、莫此为甚、莫辨楮叶、莫敢谁何、神鬼莫测、莫逆之契、干将莫邪、莫之与京、讳莫如深、莫之谁何、相视莫逆、一钱莫救、宁教我负人,莫教人负我、杖莫如信、穷寇莫追、大莫与京、莫众而迷、神奇莫测、有口莫辩。玄妙莫测、道大莫容、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

4. 什么颜莫四字成语

        莫斯为甚 莫此为甚 莫逆之交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欲人勿闻,莫若勿言 止谤莫如自修 爱莫之助 爱莫能助 莫兹为甚 莫此之甚 莫衷壹是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讳莫如深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人莫予毒 沉冤莫白 沉冤莫雪 百喙莫辩 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相视莫逆 知子莫若父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莫展一筹 莫知所为 莫知所谓 莫神与天,莫富于地 一人立志,万夫莫夺 万夫莫敌 人莫知其子之恶 令人莫测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含冤莫白 后悔莫及 哀莫大于心死 噬脐莫及 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 宁为太平狗,莫作离乱人 干将莫邪 救寒莫如重裘 无适无莫 无适无莫 有口莫辩 望尘莫及 欲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止谤莫若自修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百口莫辩 真伪莫辨 莫之与京 莫之谁何 莫名其妙 莫明其妙 莫测高深 莫逆之友 莫逆之契 莫逆于心 莫逆交 莫邪钝,铅刀铦 莫须有 谋莫难于周密 非我莫属 一人拼命,万夫莫当 一夫当关,万夫莫摧 一夫当关,万夫莫敌 一夫荷戟,千人莫当 一文莫名 一毫莫取 一筹莫展 万夫莫当 人莫若故 众寡莫敌 半筹莫展 只轮莫返 大莫与京 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 宁教我负人,莫教人负我 居心莫测 岁聿其莫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德音莫违 悔之莫及。

卷一百五十八原文_翻译及赏析

       1. 敢有什么四字词语

        不敢高攀 攀:比喻结交依附他人。不敢跟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朋友或结亲戚

        不敢后人 后:落后。不甘心落在别人后面

        不敢造次 造次:仓促、鲁莽轻率。指不敢匆忙地或鲁莽草率从事

        敢作敢为 做事果敢,不怕风险,无所顾忌

        愧不敢当 感到惭愧,承当不起

       

        不敢告劳 努力做事,不诉说自己的劳苦。比喻勤勤恳恳,不辞辛劳(多用在自己表示谦虚)。

        不敢苟同 苟:苟且。不敢随便地同事。指对人对事抱慎重态度。

        不敢掠美 掠:掠夺。不敢掠夺旁人之美。

        不敢旁骛 形容全力做一件事,不敢分心到别的事里面去。

        不敢问津 问津:询问渡口,问路。指高贵的、深奥的事物不敢过问或尝试。

        不敢越雷池一步 越:跨过;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县南。原指不要越过雷池。后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

        弗敢专也 不敢独自专有。

        敢怒敢言 敢于愤怒,又敢于说出来。

        敢不承命 敢:反语,“怎敢”、“不敢”之意;承:接受。怎么敢不承受你的命令呢?或怎么敢不接受你的意见呢?

        敢怒而不敢言 心里愤怒而嘴上不敢说。指慑于威胁,胸中愤怒不敢吐露。

        敢作敢当 敢:有胆量。敢于放手行事,敢于承担责任。

        汗不敢出 吓得连汗都不敢往外冒了。形容紧张害怕到了极点。

        莫敢谁何 没有谁敢怎么样。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

        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头 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顺从。

        敢勇当先 〖解释〗犹奋勇当先。比喻勇于承担重任,领头去干。

        不敢自专 自专:擅自专断。不敢自作主张,独自行事。有自谦的意思。

        见义敢为 见“见义勇为”。

        未敢苟同 不敢随便同意

        谊不敢辞 犹言义不容辞。

        勇猛果敢 形容处事勇敢决断。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 出处《红楼梦》第六十八回:“拼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解释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示例故事

        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 出处解释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顺从。示例古人道:“不怕官,只怕管。”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头。只是小心便是。(《水浒》第二十八回)故事

        敢为敢做 〖解释〗做事勇敢,无所畏惧。同“敢作敢为”。

        敢怨而不敢言 〖解释〗内心怨恨但不敢说出来。

        正色敢言 〖解释〗态度严肃,敢于直言。

2. 敢有什么四字词语

        不敢高攀 攀:比喻结交依附他人。

        不敢跟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朋友或结亲戚 不敢后人 后:落后。不甘心落在别人后面 不敢造次 造次:仓促、鲁莽轻率。

        指不敢匆忙地或鲁莽草率从事 敢作敢为 做事果敢,不怕风险,无所顾忌 愧不敢当 感到惭愧,承当不起 不敢告劳 努力做事,不诉说自己的劳苦。比喻勤勤恳恳,不辞辛劳(多用在自己表示谦虚)。

        不敢苟同 苟:苟且。不敢随便地同事。

        指对人对事抱慎重态度。 不敢掠美 掠:掠夺。

        不敢掠夺旁人之美。 不敢旁骛 形容全力做一件事,不敢分心到别的事里面去。

        不敢问津 问津:询问渡口,问路。指高贵的、深奥的事物不敢过问或尝试。

        不敢越雷池一步 越:跨过;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县南。原指不要越过雷池。

        后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 弗敢专也 不敢独自专有。

        敢怒敢言 敢于愤怒,又敢于说出来。 敢不承命 敢:反语,“怎敢”、“不敢”之意;承:接受。

        怎么敢不承受你的命令呢?或怎么敢不接受你的意见呢? 敢怒而不敢言 心里愤怒而嘴上不敢说。指慑于威胁,胸中愤怒不敢吐露。

        敢作敢当 敢:有胆量。敢于放手行事,敢于承担责任。

        汗不敢出 吓得连汗都不敢往外冒了。形容紧张害怕到了极点。

        莫敢谁何 没有谁敢怎么样。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

        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头 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顺从。 敢勇当先 〖解释〗犹奋勇当先。

        比喻勇于承担重任,领头去干。 不敢自专 自专:擅自专断。

        不敢自作主张,独自行事。有自谦的意思。

        见义敢为 见“见义勇为”。 未敢苟同 不敢随便同意 谊不敢辞 犹言义不容辞。

        勇猛果敢 形容处事勇敢决断。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 出处《红楼梦》第六十八回:“拼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解释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示例故事 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 出处解释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顺从。

        示例古人道:“不怕官,只怕管。”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头。

        只是小心便是。(《水浒》第二十八回)故事 敢为敢做 〖解释〗做事勇敢,无所畏惧。

        同“敢作敢为”。 敢怨而不敢言 〖解释〗内心怨恨但不敢说出来。

        正色敢言 〖解释〗态度严肃,敢于直言。

3. 敢字打头的四字词语

        成语: 敢作敢为

        拼音: gǎn zuò gǎn wéi

        解释: 指行事不怕风险,无所顾忌。

        成语典故

        出处: 元·关汉卿《包待制智斩鲁斋郎》第三折:“逞刁顽全不想他妻我妇,这的是败坏风俗,那一个敢为敢做?”

        词语辨析

        举例造句: 唐俭点选进宫,敕赐才人,性格聪敏,凡诸音乐,一习便能,敢作敢为,并不知宫中忌惮。 清·禇人获《隋唐演义》第六十九回

        拼音代码: gzgw

        近义词:敢做敢当

        反义词:谨小慎微、胆小怕事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无所顾忌

4. 带有敢字的成语有哪些

        未敢苟同: 不敢随便同意。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

        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头: 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顺从。

        正色敢言: 态度严肃,敢于直言。

        谊不敢辞: 犹言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勇猛果敢: 形容处事勇敢决断。

        莫敢谁何: 没有谁敢怎么样。

        见义敢为: 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同“见义勇为”。

        汗不敢出: 吓得连汗都不敢往外冒了。形容紧张害怕到了极点。

        敢作敢为: 形容做事无所畏惧。

        敢怒敢言: 敢于愤怒,又敢于说出来。

        敢不承命: 敢:反语,“怎敢”、“不敢”之意;承:接受。怎么敢不承受你的命令呢?或怎么敢不接受你的意见呢?。

        敢怒而不敢言: 心里愤怒而嘴上不敢说。指慑于威胁,胸中愤怒不敢吐露。

        敢作敢当: 敢:有胆量。敢于放手行事,敢于承担责任。

        敢勇当先: 犹奋勇当先。比喻勇于承担重任,领头去干。

        敢为敢做: 做事勇敢,无所畏惧。同“敢作敢为”。

        敢怨而不敢言: 内心怨恨但不敢说出来。

        弗敢专也:

        不敢高攀: 不敢跟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朋友或结亲戚。

        不敢后人: 不愿意落在别人后面。表示不敢懈怠,奋力前进。

        不敢造次: 造次:仓促、莽撞。指不敢匆忙地或鲁莽地从事。

        不敢告劳: 努力做事,不诉说自己的劳苦。比喻勤勤恳恳,不辞辛劳(多用在自己表示谦虚)。

        不敢苟同: 苟:苟且。不敢随便地同意。指对人对事抱慎重态度。

        不敢掠美: 掠:掠夺。不敢掠夺旁人之美。

        不敢旁骛: 形容全力做一件事,不敢分心到别的事里面去。

        不敢问津: 问津:询问渡口,问路。指高贵的、深奥的事物不敢过问或尝试。

        不敢越雷池一步: 越:跨过;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县南。原指不要越过雷池。后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

        不敢自专: 自专:擅自专断。不敢自作主张,独自行事。有自谦的意思。

        ……

5. 四字成语 敢紧

        一百个四字成语,希望帮到你! 1·初出茅庐 :原比喻新露头脚。

        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2·高山流水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3·卧薪尝胆 :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

        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4·价值连城:形容物品十分贵重。

        5·游刃有余 :刀刃运转于骨节空隙中,在有回旋的余地。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

        6·完璧归赵 :璧:宝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7· 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8·指鹿为马 :指着鹿,故意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9·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 *** 。

        10·价值连城 :形容物品十分贵重。 11·游刃有余 刀刃运转于骨节空隙中,在有回旋的余地。

        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 12·循规蹈矩:循、蹈:遵循,依照。

        规、矩是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

        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 13·微不足道:微:细,小;足:值得;道:谈起。

        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14·三顾茅庐: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15·浮光掠影: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

        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16·不甚了了:甚:很;了了:明白。

        不很明白,不很懂。 17:恍然大悟: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

        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18·欢呼雀跃:高兴得象麻雀一样跳跃。

        形容非常欢乐。 19·声色俱厉: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厉:严厉。

        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20·独木难支:一根木头支不住高大的房子。

        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21·束手待毙:毙:死。

        捆起手来等死。比喻遇到困难不积极想办法,坐着等失败。

        22·不毛之地: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

        23·胆战心惊: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24·含辛茹苦:辛:辣;茹:吃。形容忍受辛苦或吃尽辛苦。

        25·忐忑不安:忐忑:心神不安定。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形容胆怯,对事情没有把握。

        26·独树一帜:树:立;帜:旗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

        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27·冰肌玉骨 :冰:晶莹。

        肌骨如同冰玉一般。形容女子肌肤莹洁光滑。

        28·丰衣足食:穿的吃的都很丰富充足。形容生活富裕。

        29·挥汗成雨 :挥:洒,泼。形容人多。

        用手抹汗,汗洒下去就跟下雨一样,也形容出汗多。 30·百炼成钢 :比喻经过长时间的多次的锻炼,变的坚强 31·发愤图强 : 发愤,决心努力 图,谋求 下定决心,努力谋求富国 32·坚持不懈 :懈,松懈 坚持到底,一点也不松懈 33·迎难而上 :迎着困难前进 34·集思广益 :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35·群策群力 :策,计策主意 指发挥集体作用,大家一起想办法、贡献力量 36·革故鼎新 :革,改变,除去 故,旧的 鼎,音顶 鼎新,更新 除去旧的,建立新的 37·标新立异 :标,用文字或其他事物表明 异,不同的,特别的 原指特创新意,立论与人不同。

        后指提出新奇的主张,表明与一般有所不同 38·独出心裁 :独,单独 心裁,指个人心中的设计或筹划 原指诗文的构思有独到的地方。后泛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39·举一反三:反,类推 比喻从一件事情上类推而知道其他更多的事情 40实事求是 :本指根据实证,求得正确的结论,后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客观的处理问题 41·各抒己见 :抒,抒发,表达 每个人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42·不耻下问 :不耻,不以为耻 指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差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43·触类旁通 :触,碰,遇到 旁,别的其他的 通,懂得 指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从而类推了解同类的其他事物 44·精益求精 :精,完美,好 益,更加 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 45·古为今用 :批判的继承文化遗产,使之为今天的社会政治服务 46·薪尽火传 : 薪:柴。

        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

        47·和蔼可亲—— 性情温和,态度亲切 48·唉声叹气—— 因伤感、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49·按兵不动—— 指挥官止住军队,暂不行动,等待战机;比喻接受任务后暂不执行,以观望形势的发展 50·黯然失色—— 阴暗的样子 51·慷慨激昂—— 形容语调高亢有力,情绪激奋昂扬 52·飞扬跋扈—— 鸷鸟飞扬,大鱼跋扈。

        喻指意气举动骄横放肆 53·纵横捭阖—— 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 54·略见一斑—— 喻指大致看到了事物的某个方面,斑:斑纹 55·有口皆碑—— 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纪功碑。比喻对突出的好人好事一致颂扬。

        碑:纪功碑。 56·并行不悖—— 彼此同时进行,不相妨碍 57·白璧微瑕—— 洁白的玉上有小斑点。

        比喻很好的人或事物还有小缺点,含有美中不足表示惋惜的意思 58·筚路蓝缕—— 驾着柴车,穿着破衣去开辟山林。

6. 四字成语 敢紧

        一百个四字成语,希望帮到你! 1·初出茅庐 :原比喻新露头脚。

        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2·高山流水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3·卧薪尝胆 :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

        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4·价值连城:形容物品十分贵重。

        5·游刃有余 :刀刃运转于骨节空隙中,在有回旋的余地。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

        6·完璧归赵 :璧:宝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7· 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8·指鹿为马 :指着鹿,故意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9·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 *** 。

        10·价值连城 :形容物品十分贵重。 11·游刃有余 刀刃运转于骨节空隙中,在有回旋的余地。

        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 12·循规蹈矩:循、蹈:遵循,依照。

        规、矩是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

        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 13·微不足道:微:细,小;足:值得;道:谈起。

        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14·三顾茅庐: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15·浮光掠影: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

        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16·不甚了了:甚:很;了了:明白。

        不很明白,不很懂。 17:恍然大悟: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

        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18·欢呼雀跃:高兴得象麻雀一样跳跃。

        形容非常欢乐。 19·声色俱厉: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厉:严厉。

        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20·独木难支:一根木头支不住高大的房子。

        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21·束手待毙:毙:死。

        捆起手来等死。比喻遇到困难不积极想办法,坐着等失败。

        22·不毛之地: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

        23·胆战心惊: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24·含辛茹苦:辛:辣;茹:吃。形容忍受辛苦或吃尽辛苦。

        25·忐忑不安:忐忑:心神不安定。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形容胆怯,对事情没有把握。

        26·独树一帜:树:立;帜:旗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

        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27·冰肌玉骨 :冰:晶莹。

        肌骨如同冰玉一般。形容女子肌肤莹洁光滑。

        28·丰衣足食:穿的吃的都很丰富充足。形容生活富裕。

        29·挥汗成雨 :挥:洒,泼。形容人多。

        用手抹汗,汗洒下去就跟下雨一样,也形容出汗多。 30·百炼成钢 :比喻经过长时间的多次的锻炼,变的坚强 31·发愤图强 : 发愤,决心努力 图,谋求 下定决心,努力谋求富国 32·坚持不懈 :懈,松懈 坚持到底,一点也不松懈 33·迎难而上 :迎着困难前进 34·集思广益 :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35·群策群力 :策,计策主意 指发挥集体作用,大家一起想办法、贡献力量 36·革故鼎新 :革,改变,除去 故,旧的 鼎,音顶 鼎新,更新 除去旧的,建立新的 37·标新立异 :标,用文字或其他事物表明 异,不同的,特别的 原指特创新意,立论与人不同。

        后指提出新奇的主张,表明与一般有所不同 38·独出心裁 :独,单独 心裁,指个人心中的设计或筹划 原指诗文的构思有独到的地方。后泛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39·举一反三:反,类推 比喻从一件事情上类推而知道其他更多的事情 40实事求是 :本指根据实证,求得正确的结论,后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客观的处理问题 41·各抒己见 :抒,抒发,表达 每个人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42·不耻下问 :不耻,不以为耻 指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差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43·触类旁通 :触,碰,遇到 旁,别的其他的 通,懂得 指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从而类推了解同类的其他事物 44·精益求精 :精,完美,好 益,更加 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 45·古为今用 :批判的继承文化遗产,使之为今天的社会政治服务 46·薪尽火传 : 薪:柴。

        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

        47·和蔼可亲—— 性情温和,态度亲切 48·唉声叹气—— 因伤感、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49·按兵不动—— 指挥官止住军队,暂不行动,等待战机;比喻接受任务后暂不执行,以观望形势的发展 50·黯然失色—— 阴暗的样子 51·慷慨激昂—— 形容语调高亢有力,情绪激奋昂扬 52·飞扬跋扈—— 鸷鸟飞扬,大鱼跋扈。

        喻指意气举动骄横放肆 53·纵横捭阖—— 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 54·略见一斑—— 喻指大致看到了事物的某个方面,斑:斑纹 55·有口皆碑—— 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纪功碑。比喻对突出的好人好事一致颂扬。

        碑:纪功碑。 56·并行不悖—— 彼此同时进行,不相妨碍 57·白璧微瑕—— 洁白的玉上有小斑点。

        比喻很好的人或事物还有小缺点,含有美中不足表示惋惜的意思 58·筚路蓝缕—— 驾着柴车,穿着破衣去开辟山林。形。

7. ()不敢()的四字成语是什么

        谊不敢辞

        拼音:yì bù gǎn cí

        解释:犹言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出处:清·顾炎武《答陈亮工书》:“曾蒙令祖先生知己之爱,谊不敢辞,已具一稿,藏之箧中。”

        愧不敢当

        拼音:kuì bù gǎn dāng

        解释:感到惭愧,承当不起。

        出处:清·郑燮《刘柳村册子》:“紫琼崖道人,慎郡王也,赠诗:‘按拍遥传月殿曲,走盘乱泻蛟宫珠。’愧不敢当,然亦佳句。

        汗不敢出

        拼音:hàn bù gǎn chū

        解释:吓得连汗都不敢往外冒了。形容紧张害怕到了极点。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莫什么什么什么成语

       卷一百五十八

        徐梦莘

        炎兴下帙五十八。

        起绍兴四年三月十七日丁犯,尽四月四日癸未。

        十七日丁犯张浚落资政殿大学士依已降指挥宫观臣寮上言窃读臣僚章疏论列张浚罪状非一致有跋扈不臣之迹臣愚伏望陛下将所除张浚资政殿大学士指挥特赐寝罢候敕旨三月十七日三省同奉圣旨张浚落资政殿大学士依已降指挥宫观落资政殿在学士告词敕授钺专征宜懋圆功之略丧师失律难逃误国之刑矧众积于罪尤致深骇于闻听大臣乃尔公议谓何张浚早以时才幸蒙器使亟跻荣于仕路遂进秩于本兵权贻窃位之讥首建兴戎之议镟分权于帅阃方藉宽西顾之忧乃玩敌于边陲因以召南侵之侮轻失五路坐困四川兵溃莫收怨结于下始嫁败亡之祸斩将及于无辜继陈克复之功露章轻以罔上假便宜行事之势忘人臣无将之嫌仿内阁以招贤拟尚方而刻印敢行赦宥仍擅恩封朕将略其不贷之愆以尽曲全之意肆加严召辄慢令以辞行仰冀要权犹括民而求媚妄作至此夫谁可欺俾遂释于枢机。且务全于体貌弹章荐至宠典难私其镌秘殿之华往即真祠之逸昔高宗鬼方之伐戒勿用于小人而王恢马邑之谋罪必加于戎首今朕为汝特屈常刑尚服宽恩无忘省咎可落资政殿大学士依旧宫祠。

        尚书省札子臣寮上言窃闻近者三省初画降圣旨张浚除殿大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任便居住续有旨落职依旧宫观外廷传播咸未厌服盖人君所倚以为轻重者大臣也。百官所视以为表仪者大臣也。大臣而有不臣之迹毁无以训迪在位百执而于堂陛之严尤不可不戒也。况今日危难之时乎!尝谓君臣之道施报而巳使臣以礼者君之所以施也。事君以忠者臣之所当报也。施而不报是不忠也。臣而不忠是不臣也。况为大臣乎!陛下擢浚而不次用之付与之权几半天下施之以礼可谓厚矣。浚之败事误国报称蔑然浚。若知有朝廷则必畏惧循省求为补过之实乃复跋扈见亦不臣之迹日甚一日其亦思前此衔冤抱恨投匦于陛下之前者无虑数千万言皆陛下所详知臣固不必详言之也。为大臣而不知有朝廷其不臣莫大焉臣尚妄意浚至国门之外必俯伏待罪,岂有面目敢觐清光不谓其狼傲。

       

        不恤偃蹇自如遂安厥位逮臣与常同录白章疏以示之后方具请已而不甘听朝廷行遣指挥忿然即行观其造朝尚敢如此陛下虽容恐公议之所不容也。公议可畏臣其可但已也。陛下方开公道以明赏罚。若浚之不臣不窜之岭表不足以塞公议宫祠自便所至必有以摇动人心者为害非一臣愚欲望圣断早赐睿旨施行伏候敕旨。

        臣寮上言臣尝观舜去四凶而共工之恭驩兜三苗曰:流之放之窜之而已至鲧则曰:殛之盖鲧平水土九载绩用弗成误及天下非。若兜之朋党三苗之饕餮而已此罪所以独重也。恭惟国家渡江以来虽为削弱然西秦根本之地尚存也。陛下付张浚以枢柄之重假以便宜之权自关以外使浚专之其委倚之意岂特使浚保守川陕而已哉!盖欲壮根本之势渐图经制两河以复中原也。浚既不能谨守尚存之地乃举三十万之众一旦委之笔国尽失五路遂使虏(改作北)骑乘胜长驱侵犯川蜀浚方引兵退处安稳之地残虐四川为剥肤椎髓之横敛受命五年所失地土人民甲兵财物不知几百万岂特九载绩用弗成而已乎!浚之一身何中以谢川陕生灵哉!。。若其轻率妄作僭傲不恭之事则臣前章已具奏陈更不烦渎圣听自陛下灼知其罪命使代之召浚还朝天下孰不企望公朝(明正)典刑投之四裔以御魑魅今尚祠馆优秩安居便地诚未足以厌服公论欲望睿断不疑谪浚散官窜之岭表以为误国之戒以慰天下之望伏候敕旨贴黄称契勘昨来虏(改作敌)骑渡江滕康刘珏以措置乖方尚犹谪授分司之官湖南拘住今浚之罪百倍康珏欲望睿断明照轻重施行。

        二十一日辛未张浚福州居住仍令本州拨借官田一十顷。

        臣寮上言近者三上章论列张浚败师误国不臣跋扈等事陛下罢浚枢密府落浚职名初。若欲正浚之罪以示天下而圣慈宽贷圣度包容终屈邦宪未厌公论盖禄以祠宫处之善地绵非浚所当得者乃复给借官田以继其富以是赏之臣所未喻也。浚之败师误国举五路而弃之虽身膏斧钺不足以谢富平三十万之众浚之不臣跋扈不知有朝廷虽投畀魑魅不足以快忠臣义士之愤。若浚之罪无可矜者今纵已废弃不复用然川陕之人自闻浚不朝日夕反侧视浚之去留与夫得罪之轻重以为安危则浚之。

        窜殛其可缓邪五路叛师初非得已。若正浚之罪则叛兵归顺不约而同四川贫民不堪敛取之酷恨不食其肉。若正浚之罪则(删叛兵至此二十九字)远情慰安不戒而孚朝廷以浚之所以得罪之因明正典刑以播告之亟遣使怀诏抚谕正今日之事前此浚以还朝为名迟回逾年竭四川公私之财诳人以归助行在军须之费其实自为身谋厚啖一行官吏士卒以买其情口食犒设之类赐予无艺往往钱物不明不可稽考原浚之设心尤可罪也。逮兹去位闻有恋恋泣涕倡为不平之语者浚之门下党与有力焉臣谓禄以祠宫处之善地加之拨借官田川陕傅播,岂不摇动朝廷播告之意臣愚欲望圣思早赐睿旨改正施行取进止三月二十八日同奉圣旨前降借拨官田指挥更不施行。

        四月一日庚辰朔刘子羽落职差提举江州太平观任便居住。

        三月二十九日尚书省札子臣寮上言近论列知枢密院张浚昨宣抚处置川陕等路丧师失地败事误国已降指挥浇职宫祠令于福州居住陛下厚恩特宽典宪臣闻浚所引以参军事者皆妄庸小人而专横之甚众所切齿者唯刘子羽未见施行臣不得不论子羽天资憸佞有以媚浚故见信任凡浚过恶皆子羽助成之秦蜀之民欲食其肉顷者富平之举诸路将帅多以为未可子羽弗思虏人诡诈(删此四字改作敌情)不测轻听间探断然自以不疑卒至覆军使五路生灵肝脑涂地全秦之失子羽之谋也。富平既败浚独罪赵哲为不用命已斩哲后知其失即出榜尽释其余将佐之罪子羽至凤翔不以为然复欲斩慕洧及其次统领诸将而下人人恐惧相率叛亡子羽所致也。五路既失浚退归阆州令王庶知兴元府庶措置稍就绪子羽欲得之因而谮毁卒夺其任陕西叛将闻子羽到场和欲杀而后已诱虏(改作敌)人并力以攻遂破兴元朝廷差王似卢法原为宣抚副使子羽乃于浚求宣抚判官阴夺二副使之权事无大小子羽专之浚已有施行者子羽辄涂抹改易官吏畏其气焰敢不禀承浚变为共所胁持不复敢谁何以士大夫所言子羽之罪擢发不足数未有可与子羽同科者自降指挥发来赴行在领锐卒以归建州之崇安县盖其乡里及闻浚到即出迎于信州今乃称疾不至为人臣偃蹇不恭侮慢有如是者乎!不明正典刑曷。

        慰公议伏望睿断早赐窜殛少快秦蜀将帅军民怨愤之气取进止四月一日三省同奉圣旨刘子羽落职差提举江州太平观任便居住。

        又臣寮上言臣闻惟辟作威所以御世。。若其施之或轻或重失其当则不足以为御世之术必考核其实之行足以使人震恐莫不惩革当舜之时四罪而天下咸服盖出于此臣窃见顷年张浚宣抚川陕而幕府用事所言皆听莫如刘子羽一介小人愚懵无识轻躁寡谋强愎自用专主军职昧虏(改作敌)人之诡计赞富平之大举丧败师徒十余万众其罪一也。阴怀私怨力沮曲端出奇之策妨功害能掩蔽赵哲銮战之勋耻已谋之贻败则移咎于他人既斩赵哲复害曲端冤陷二人一方怨怒其罪二也。妄杀二将已失人心仍肆谗诬*刑以逞其他将士日虞滥及怀不自安率众叛去致使我师摧二贼势日张全陕之境不复能保其罪三也。子羽被旨召赴行在不奉君命径归里第独至上侥迎迓张浚全无人臣之礼其罪四也。夫秦蜀祸败不可胜言推原所自子羽实为之首今因牙寮论列止于落职宫祠揆之典宪是为失刑士论人心皆未允惬伏望圣慈特加睿断尽削子羽官资流窜遐荒以谢一方少伸将士之怨愤庶收既失之人心以为天下臣子之戒伏候敕旨。

        四日癸未刘子羽责授单州团练副使白州安置。

        臣寮上言伏睹陛下奋发英断罢黜张浚以正误国之罪中外传说孰不欣快臣尝考之公论以谓浚之所行皆属官刘子羽程唐康国为之谋康国虽已蒙放罢而子羽尚为宝文阁直学士程唐为宝文阁学士知泸州其罪在康国之上臣岂敢不论也。子羽凶暴残刻敢于为恶首倡富平之议遂致全秦之失浚杀赵哲曲端谋皆出于子羽端哲既死浚犹出黄榜安慰诸将而子羽独于军众之前詈番将慕洧及曲端部曲张中甯等恐以军法湖等不堪愧抑遂降伪境子羽在浚幕中最为横恣虽浚之凶焰亦畏其挟持莫敢谁何川陕之人切齿恨怨欲甘心焉子羽既知败事必得罪朝廷既遗其婿捆载顺流而下及被召命乘舟出峡。又摧高赀与姬妾数人遵陆先归福建安居数日闻浚至抚州自邻境来迎于路已而复归至今不至行在人臣敢傲慢不恭如此迹其用心视朝廷为何如哉!唐本成都富人方其欲事童。

        贯大雪中乞怜于贯之门媪因得见于庭贯方以札子坐于其侧饮以卮酒。若饲奴仆然唐不耻也。因献浑金佛罗汉像一堂得成都府路提举茶马唐既出贯门下遂遣一一使臣创第于贯之宅前尽蓄珍奇玩好之物伺贯意旨即以献纳贯尝筑一堂生日落成之唐为制锦绣帟幕地衣。若堂之大小高下(旧校云:一本无高下二字)曲折因为寿而献焉凡此所费悉出于茶马司侵盗之弊实自唐始。又其其狂妄之性与浚契合故浚喜之用为幕官同恶相济遂遂致误国今罪状败露犹为泸南之帅轻率生事,岂不致寇(改作觉)浚之处唐唐之自处则善矣。柰朝廷何奈生灵何二人之罪狼藉贯盈。若以常法止从褫职斥罢恐不足以为小人之戒欲望英断特赐贬窜施行而子羽比之程唐其罪尤重陛下宽仁纵不欲明赐诛夷乞流窜海岛以示国威天下幸甚取进止四月四日三省同奉圣旨刘子羽责授单州团练副使白州安置。

        张澄为公墓志(旧校云:见南轩先生集)曰:太(皇帝)即位二年张忠献公领川陕宣抚处置使遂辟公参议军事公雅志欲图虏(改作敌)念斗陕要地而张公一见相知非偶然者遂不辞而从宣抚司至关据秦州号令五路会闻虏(改作敌)窥江淮议为牵制合五路兵进至富平与虏(改作敌)遇我众不能支虏(改作敌)乘胜而前宣抚司便退保蜀口官属震恐有建议当保夔州者公曰:议者可斩也。宣抚司,岂可过兴州一步系关陕之望安全蜀之心收散亡固壁垒以为后图则可与张公意合公单骑直抵秦亭分遣腹心访诸将所在时虏(改作敌)骑四出道阻不通将士无所归忽闻公在近宣抚司留蜀口乃各引所部来会军复振公命骁将吴玠寨和尚原守大散关虏(改作敌)不敢犯绍兴元年夏始聚兵来攻玠败之秋复来。又大败之俘获以数万计宣抚司徙治阆中公留斗外护军明年玠以秦凤路经略使戍河池王彦以金均房镇抚使戍金州二镇皆饥而兴元帅过为守备闭关塞裒斜二镇病之张公亟召玠彦议事皆愿得公镇兴元乃承制拜公利州路经略使兼知兴元府公至之日尽弛其禁通商输粟二镇乃安公谓虏(改作敌)用骑兵利冲突往来我当先据要地以劲弓弩待之蔑不济者。且以是约会二将独彦颇易公之说是岁十二月虏(改作敌)由商于犯金州正月至上津彦出不意逆战不能却遂焚金州退保石泉公遣将驰告玠玠曰:事迫矣。当急邀于险诸。

        将不能软体包当自行不然是负刘待制即越境驰一日夜三百里中道少止公移《书》曰:虏(改作敌)旦夕至饶风岭下亟守此是无蜀也。公不前某当往玠即复驰至饶风岭虏(改作敌)急攻数日死伤如积更募死士犯祖溪关以入出玠后玠还汉中公与玠谋守定军山玠惮之遂西公退地三泉从兵不及三百与士卒同粗草木芽蘖食之遣玠《书》曰:某誓于此死与公诀矣。玠得书泣其爱将杨政大呼军门曰:节使不可负待制不然政辈亦保节使去矣。玠乃从麾下自仙人关由闲道与公会于三泉虏(改作敌)游骑甚迫玠夜视公方酣寝旁无警伺者玠曰:此何等时而简易乃尔公慨然曰:吾死叩也。夫何言玠泣下复往守仙人关公独为壁垒于潭毒山上十六日而成。又数日而虏(改作敌)至中夜斥堠将遣人报曰:虏人(此二字改作敌)至矣。诸将皆失色入白事公曰:始与公等云:何今日寇(改作敌)至欲避耶下令蓐食迟明上马先止战地据山角坐胡床诸将奔至皆泣曰:此某等驻军处而公先之耶,岂可使虏(改作敌)矢伤公即争代公处顷之复有来报曰:虏(改作敌)退矣。乃还方虏(改作敌)入梁洋蜀大震宣抚司官属争咎公有为浮言相恐动请徙治涧川军士闻者皆怒公力为张公言某在此虏(改作敌)决不能越无为轻动摇张公用公言乃定虏(改作敌)遣十五辈斋书与旗来招公及玠公斩其十四人令一人还曰:为我言于尔酋(改作帅)来战即来战即来我有死何可招也。先是梁洋官私之积公悉已徙置虏(改作敌)无所得粮日蒉前后苦攻死伤十五六涉春已深羞疫。且作遂遁去为我师掩击及堕溪谷死者不可胜计虏(改作敌)之去四月也。其余众不能自拔者悉降凡十数栅虏(改作敌)之丧失莫甚于此役方是时虏大酋(此三字改作敌帅)散离喝(改作萨里罕)兀术(改作乌珠)辈垂涎于蜀日夜聚谋所选士卒千取百百取十其战披重铠登山攻险每一人前辄二人拥其后前者死后被其甲以进。又死则。又代之如初其为必取计盖如此惟公与张公协心戮力以身当兵冲将士视公感激争忿卒全蜀境公还兴元分遣官吏安集劳来凡溃卒之乘时怙乱山谷闲者悉捕以徇自是兵势日振方更恢远略然张公已困于谗公亦被罪矣。是岁除宝文阁直学士和议成公谓宜及无事时讲修淮汉守备励器械治舟楫其言甚悉宰相秦桧忌之讽言者论罢复以祠禄归。

        追复赵哲官。

        告词曰:敕朕惟公道未开私议相胜横逆之至非口舌所能争是非之分及成败而后定念折冲之故将久称屈于师言宜复崇阶用光幽壤故亲卫大夫明州观察使赵哲学通三略智过万人早持使节之华屡启戎行之乘属权臣之用事敢专杀以肆威壮士欲言怅滕公之不见百身愿赎赋黄鸟以增悲其还横列之名仍假廉平之里,庶几精爽歆承可特追复亲卫大夫明州观察使。

        张浚奏乞斥远和议。

        行状曰:公时已赴福州居住知虏(改作敌)既释用陕之患必将复率师东南不敢以得罪远去而不言。且是时朝廷已盛讲和好之议乃具奏日臣窃观北虏(改作人)情状专以和议误我亦云:久矣。彼势蹙则言和势盛则复肆前后一辙姑请以近事明之绍兴三年秋粘罕(改作尼堪)亲寇(改作下)蜀之意先遣王伦还朝。且致勤恳盖惧朝廷大珍乘彼虚隙。又其为刘豫之计至委曲周悉也。自后九月余睹(改作伊都)作难前谋遂寝至十二月余睹(改作伊都)之难稍息则复大集番汉之众径造梁洋是时朝廷已遣藩致尧出使矣。次年二月虏(改作敌)困饶风进退未遑先是朝廷开都督府议遣韩世忠直抵泗州虏(改作敌)实畏之于四月遣致尧还其词婉顺欲邀大臣共议此非无所忌惮而然也。梁洋之寇未能出境至五月而后得归既狼狈矣。而世忠大兵寻复辍行虏(改作敌)之气力固已复鳌而叛豫之心亦云:纾缓所以前日使人之来求请不一故为难从之事也。窃惟北虏(改作金人)倾我社稷坏我陵寝邀我二帝驱我宗室百官自谓怨隙至深其朝夕谋我者不遗余力矣。况刘豫介然处于中其势不两立必求援于虏(改作敌)借使暂和心必未已数年之内指摘他故岂无用兵之词而我之士卒多中原之人谓和议已定不复进取将解体思归矣。。若谓今日不得已而与之通使为陛下之权敌亦固能用权也。愿陛下蚤夜深思益为备具处将士家属于积粟至安之地使出为战守者无返顾奔散之忧精择奇才以抚川陕之师使积年戍边者无懈惰怀望之意江淮川陕互为牵制斥远和议用集大业臣奉使川陕窃见主兵官除吴玠王彦关师古累经拔擢备见可任外其余人才尚众谨开具如左吴玠杨政可统大兵田晟可总一路王宗尹王喜王彦可为统制后皆有声时服。

        公之知人。

        吴玠克秦凤陇州。

        初六日乙酉吴玠及兀术(改作乌珠)战于凤州初七日丙戌。又战王师皆胜遂收复秦凤陇州。

        吴玠改授定国军节度使川陕宣抚处置副使。

        知寿春府罗兴以其府叛附于刘豫。

        赐进士出身头品顶戴四川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清苑许涵度校刊。

        ※卷一百五十六八校勘记。

       莫辨楮叶 莫:不;辨:分辨。不能分辨楮叶的真假。比喻模仿逼真或以假乱真。

       莫测高深 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指处世的态度、或说话、文章的内容(多不用在正面,带贬义)。

       莫此为甚 没有什么能超过这个的了。多指不良倾向或形势严重。

       莫敢谁何 没有谁敢怎么样。

       莫可究诘 究:追查;诘:追问。无法追问到底。

       莫可名状 名:用言语说出;状:描绘,形容。不能用言语来形容。指事物极复杂微妙,无法描述。

       莫明其妙 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莫名其妙 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莫逆之交 莫逆:没有抵触,感情融洽;交:交往,友谊。指非常要好的朋友。

       莫为已甚 不做得太过分。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适可而止。

       好了,今天关于“莫敢谁何”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莫敢谁何”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