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齿寒的故事_唇亡齿寒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今天,我将与大家共同探讨唇亡齿寒的故事的今日更新,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1.成语故事50字唇亡齿寒

2.唇亡齿寒是历史故事吗发生在什么地方

3.唇亡齿寒故事概括简短

4.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 唇亡齿寒概括

唇亡齿寒的故事_唇亡齿寒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成语故事50字唇亡齿寒

        『壹』 简要概括唇亡齿寒这个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

        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反之,嘴唇无齿则一无是处。比喻利害相关。

        虞公敌友不分,不听劝告,贪图小利,同意借路,实际上是帮助晋国灭掉了虢国,结果自身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这是一个深刻的历史教训。

        『贰』 成语典故唇亡齿寒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们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自彼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叁』 成语故事唇亡齿寒

       

        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晋侯再次向虞国借道去征伐虢国,处在虞国的外面,顺便也灭了虞国回成语答,唇亡齿寒’。成语故事: 嘴唇没有了:‘辅车(颊骨与牙床)相依,虞国必然跟着灭亡。有言。比喻利害密要相关。虢国如果灭亡了,所指的就是虞国和虢国之间的相依关系,宫之奇进谏说: chún wáng chǐ hán 解释: 唇亡齿寒拼音,晋国在灭了虢国后:“虢国。”结果虞国国君没有听从劝告

        『肆』 唇亡齿寒故事概括

        唇亡齿寒,汉语成语。

        拼音:chún wáng chǐ hán,

        释义: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比喻双方息息相关,荣辱与共。

        出自:春秋时流行的一句谚语。见于《左传》、《墨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典故:《左传·僖公五年》中晋献公向虞国借路伐虢,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虞君说,虞虢两国像嘴唇和牙齿之间的关系,唇亡则齿寒,但虞君未听劝告最终也为晋所灭。

        成语大意

        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辅,颊骨也;车牙床也;颊骨在外,牙床在内,不可一日离也,故曰相依。唇,口缘也;齿,当唇之牙也;唇在外,齿在内,唇亡则齿自寒。(《宫之奇谏假道》)

        成语故事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消灭虢(guo,在陕西宝鸡)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国。大夫荀息建议,把献公的美玉和宝马,送给虞国国君,请求借道。晋献公接受了。

        虞君见礼物,很高兴,答应借道。大夫宫之奇阻止说:“不行啊!虞国和虢国就象牙齿和嘴唇的关系,没有了嘴唇,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唇亡齿寒)。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彼此帮助,万一虢国被消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虞君不听。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回来时顺便又消灭了虞国。

        “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伍』 成语唇亡齿寒的小故事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们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自彼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

        『陆』 唇亡齿寒50字左右

        唇亡齿寒( chún wáng chǐ hán )

        解释 亡:失去。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内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容 假:借 复:再次 表:外围

        出处 左丘明《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用法 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国家、人际之间的关系

        示例 清·梁启超《论支那独立之实力与日本东方政策》:“诚所谓自撤藩篱,招~之戚而已。

        近义词 唇齿相依、息息相关 休戚相关

        反义词 隔岸观火、素昧平生

        故 事 春秋时期,晋国为攻打虢国,晋王采纳大将荀息的建议,送晋王的玉石与宝马给虞王,向虞国借道攻虢。虞王不接受宫之奇邻国之间就是嘴唇与牙齿的关系的观点,允许晋国借道攻虢,结果晋灭虢后三年就消灭虞国,夺回宝物。

        『柒』 唇亡齿寒的故事50字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们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自彼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捌』 2、 简要概括唇亡齿寒这个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

        唇亡齿寒的意思是指嘴唇没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用来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一方受到打击,另一方必然不得安宁。这则成语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现在人们经常用这个词语来形容两方具有依存的关系,谁都离不开谁。

        附原文:

        左传·僖公五年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従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従,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问于卜偃曰:“吾其济乎”?对曰:“克之。”公曰:“何时?”对曰:“童谣云:‘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旂。鹑之贲贲,天策焞,火中成军,虢公其奔。’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子旦,日在尾,月在策,鹑火中,必是时也。”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媵秦穆姬。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

        翻译

        晋献公再次向虞周借路去攻打虢国,宫之奇进谏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了,虞国必定会跟着被灭掉。晋国的野心 不可助长,对外敌不可忽视。借路给晋国一次就算是过分了,怎么可能有第二次?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的,失去了 嘴唇牙齿就会受冻。’这话说的正是虞国和虢国的关系啊。”虞公说:“晋国是我们的同宗,怎么会谋害我们?”宫之奇回答说: “太伯和虞仲都是太王的儿子,太伯不从父命,因此没有继承周朝的王位。虢仲和虢叔都是王季的儿子,当过文王的执政大臣,对 周王室立下过功勋,记载他们功绩的盟书在盟府里保存着,晋国将虢国都要灭掉,对虞国还能有什么爱惜?再说晋国爱虞国,这种爱比桓叔和庄伯的后人对晋国更亲近吗?桓叔和庄伯的后人有什么罪过,而晋献公把他们都杀掉了,不就是因为他感到他们是一种威胁吗?至亲的人因为恃宠而威胁到献公,而且还要把他们杀掉,何况一个国家对他的威胁呢?虞公说:“我的祭品丰盛洁净,神明一定会保佑我。”宫之奇说:“我听说过,鬼神不随便亲近哪个人,只保佑有德行的人。所以《周书》上说:‘上天对人不分亲疏,只帮助有德行的人。’还说:‘五谷祭品不算芳香,只有美德会芳香四溢。’《周书》上又说:‘人们的祭品没有什么不同,只有有美德的人的祭品神才会享用。’照《周书》这么说,君主没有德行,民众就不会和睦,神明也不会享用他的祭品。神明所依凭的,在于人的德行。如果晋国夺取了虞国,用他的美德向神明进献祭品,难道神明会不享用吗?”虞公没有听从宫之奇的劝告,答应了晋国使者借路的要求。宫之奇带领他的家族离开了虞国,并说:“虞国不能举行年终的腊祭了。这一次虞国就灭亡了,晋国用不着再发兵了。” ...... 冬季的十二月初一,晋国灭掉了虢国。虢公丑逃到京师.晋军返回途中在虞国驻扎,趁机袭击了虞国,把它灭掉了。晋军抓住了虞公和大夫井伯,把他们作为晋献公女儿秦穆姬的陪嫁,但没有废除虞国的祭祀,并把虞国的贡物归于周王室。

唇亡齿寒是历史故事吗发生在什么地方

       春秋时期,晋国和虢国间隔着一个小国虞国。有一次,晋国准备攻打虢国,但必须路过虞国才行。晋国想向虞国借路,又怕虞国不答应。于是,晋献公就用美玉和名马作为礼物,送给虞国的国君虞公,请求借道虞国,让晋军攻打虢国。

       虞国大夫宫之奇劝告国君不要答应,但虞公贪图美玉和名马,还是答应让晋献公借道。宫之奇劝谏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依靠呀!虢国和虞国就好像嘴唇和牙齿一样,嘴唇没有了,牙齿怎么可能自保?一旦晋国灭掉了虢国,虞国一定会跟着灭亡。请您千万不要让晋军借道征伐虢国。”

       虞公不听劝谏,宫之奇见无法说服虞公,无可奈何,只得带着全家老小逃到了晋国。于是晋献公在虞公借道的帮助下,轻而易举地灭掉了虢国。晋军得胜归来,借口整顿军马,驻扎在虞国,然后突然发动攻击,一下子又灭掉了虞国。从前送给虞公的美玉和名马,又都回到了晋献公的手里。

扩展资料

       词汇相关

       1、拼音:chún wáng chǐ hán

       2、释义: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3、近义词:荣辱与共、息息相关、殃及池鱼

       4、反义词:隔岸观火、势不两立、水火不容

       5、辨析:唇齿相依和唇亡齿寒都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存。但唇齿相依强调相互依存;唇亡齿寒强调利害与共;一方遭难,另一方也难免。同时唇齿相依除了指国与国、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还能指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

       6、典故寓意:作为两个弱小国家,虢、虞两国应当相亲相辅,互相团结,才能增强自身的实力,以求得在强国晋的威胁下生存下来。然而目光短浅的虞公,却只看到眼前的利益,看不到虢国的存亡与自己的国家有密切的关系,结果不仅失去了国土,自己也成了晋国的俘虏。

       百度百科-唇寒齿亡

唇亡齿寒故事概括简短

       是的。出自《左传》。大概就是春秋时期,晋献公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宫之奇就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虞国一定跟着亡国。对晋国不可启发它的野心,对入侵之敌不可漫不经心。一次借路已经是过分,岂能有第二次呢?俗话所说的'面颊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嘴唇丢了牙齿就受凉'唇亡齿寒,那就是说的虞、虢两国的关系。" 虞公不听,答应了晋国使者。宫之奇带领他的家族出走,说:"虞国过不了年终大祭了,就在这一次假道之行,晋国不用再出兵了。" 这年冬天,晋国灭掉了虢国。军队回来,住在虞国的馆舍,就乘其不备进攻虞国,灭掉了它,捉住了虞公。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 唇亡齿寒概括

       《唇亡齿寒》故事概括简短:晋献公向虞国借路伐虢,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虞君说,虞虢两国像嘴唇和牙齿之间的关系,唇亡则齿寒,但虞君未听劝告最终也为晋所灭。

       “唇亡齿寒”该成语的意思是指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切相关;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出处:

       《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寓意:

       虢国和虞国是春秋时期互相依赖的两个小国,它们相互扶持着,才得以在弱肉强食的时代生存下来,但虢公被晋国送来的美女迷住了心窍,进而亡国。虞国国君被晋国送来的宝马和玉璧诱惑住了,最终被俘,亡国。

       这个成语有两层寓意,第一层是在遇到事情时不能只图眼前利益,要有长远的眼光。应时刻铭记,天上不会掉馅饼,掉下来的馅饼,不是阴谋,就是陷阱。第二层是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时由于某一事物的消失,使另一事物失去存在的条件。看不出这一点,孤立地静止地看待事物,是要办坏事的。

       晋献公又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虞国一定跟着亡国。对晋国不可启发它的野心,对入侵之敌不可漫不经心。一次借路已经是过分,岂能有第二次呢?

       俗话所说的‘面颊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嘴唇丢了牙齿就受凉’,那就是说的虞、虢两国的关系。”虞公不听,答应了晋国使者。宫之奇带领他的家族出走,说:“虞国过不了年终大祭了,就在这一次假道之行,晋国不用再出兵了。”

       这年冬天,晋国灭掉了虢国。军队回来,住在虞国的馆舍,就乘其不备进攻虞国,灭掉了它,捉住了虞公。

扩展资料:

       唇亡齿寒:

       汉语成语。拼音:chún wáng chǐ hán

       释义: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比喻双方息息相关,荣辱与共。

       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国家、人际之间的关系。

       正音亡:读作“wáng”。

       辨形:齿:不能写作“尺”。

       辨析:“唇齿相依”和“唇亡齿寒”都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存。但“唇齿相依”强调相互依存;“唇亡齿寒”强调利害与共;一方遭难,另一方也难免。同时“唇齿相依”除了指国与国、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还能指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

       “唇亡齿寒”中的“唇”指虢国;“齿”指虞国。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唇亡齿寒

       好了,今天关于唇亡齿寒的故事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唇亡齿寒的故事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唇亡齿寒的故事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