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贵通天_权贵通天全文免费阅读

       权贵通天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它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我将尽力为您解答相关问题。

1.有关古代清廉官员的事例

2.《通天狄仁杰》中的狄仁杰在历史是什么样的人?

3.八大神兽的通天麒麟

4.有关于贬官文化的诗句

5.狄仁杰敢于犯颜直谏的三个事例是什么

6.关于任命的诗句

权贵通天_权贵通天全文免费阅读

有关古代清廉官员的事例

       武则天时期的狄仁杰

       狄仁杰,生于唐贞观四年(630年),卒于武则天久视元年(700年),字怀英,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武则天时期宰相,杰出的封建政治家。

       狄仁杰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祖父狄孝绪,任贞观朝尚书左丞,父亲狄知逊,任夔州长史。狄仁杰通过明经科考试及第,出任汴州判佐。时工部尚书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狄仁杰被吏诬告,阎立本受理讯问,他不仅弄清了事情的真相,而且发现狄仁杰是一个德才兼备的难得人物,谓之“河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推荐狄仁杰作了并州都督府法曹。在此任内,狄仁杰通晓了吏治、兵刑等封建典章和法律制度,这对他一生的政治活动都有重大影响。

       唐高宗仪凤年间(676——679年),狄仁杰升任大理丞,他刚正廉明,执法不阿,兢兢业业,一年中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到1.7万人,无冤诉者,一时名声大振,成为朝野推崇备至的断案如神、摘奸除恶的大法官。为了维护封建法律制度,狄仁杰甚至敢于犯颜直谏。仪凤元年(676年),武卫大将军权善才误砍昭陵柏树,唐高宗大怒,命令将其杀死。狄仁杰奏罪不当死,唐高宗疾言厉色地说:“善才斫陵上树,是使我不孝,必须杀之!”狄仁杰神色不变,据法说理:“犯言直谏,自古以为难。臣以为遇桀、纣则难,通尧、舜则易。今法不至死而陛下特杀之,是法不信于人也,人何措其手足!”“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此臣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终于迫使唐高宗改变了主意,赦免了权善才的死罪。

       不久,狄仁杰被唐高宗任命为待御史,负责审讯案件,纠劾百官。任职期间,狄仁杰格守职责,对一些巧媚逢迎,恃宠怙权的权要进行了弹劾。调露元年(679年),司农卿韦弘机作宿羽、高山、上阳等宫,宽敞壮丽。狄仁杰上奏章弹劾韦弘机引导皇帝追求奢泰,韦弘机因此被免职。左司郎中王本立恃恩用事,朝廷畏之。狄仁杰毫不留情的揭露其为非作歹的罪行,请求交付法司审理。唐高宗想宽容包庇王本立,狄仁杰以身护法:“国家虽乏英才,岂少本立辈!陛下何惜罪人以亏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戒!”王本立最终被定罪,朝廷肃然。后来,狄仁杰官迁度支郎中,唐高宗准备巡幸汾阳宫,以狄仁杰为知顿使,先行布置中途食宿之所。并州长史李冲玄以道出妒女祠,征发数万人别开御道。狄仁杰说:“天子之行,千乘万骑,风伯清尘,雨师洒道,何妒女之害耶?”,俱令作罢,免除了并州数万人的劳役。唐高宗闻之赞叹说“真大丈夫矣!”

       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狄仁杰出任宁州(今甘肃宁县、正宁一带)刺史。其时宁州为各民族杂居之地,狄仁杰注意妥善处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系,“抚和戎夏,内外相安,人得安心”,郡人为他勒碑颂德。是年御史郭翰巡察陇右,宁州歌狄刺史者盈路,郭翰返朝后上表举荐,狄仁杰升为冬官(工部)侍郎,充江南巡抚使。狄仁杰针对当时吴、楚多*词的弊俗,奏请焚毁祠庙1700余所,唯留夏禹、吴太怕、季札、伍员四祠,减轻了江南人民的负担。垂拱四年(688年),博州刺史琅琊王李冲起兵反对武则天当政,豫州刺史越王李贞起兵响应,武则天平定了这次宗室叛乱后,派狄仁杰出任豫州刺史。当时,受越王株连的有六、七百人在监,籍没者多达5000人。狄仁杰深知大多数黎民百姓都是被迫在越王军中服役的,因此,上疏武则天说:“此辈咸非本心,伏望哀其诖误。”武则天听从了他的建议,特赦了这批死囚,改杀为流,安抚了百姓,稳定了豫州的局势。其时,平定越王李贞的是宰相张光弼,将士恃功,大肆勒索。狄仁杰没有答应,反而怒斥张光迅杀戮降卒,以邀战功。他说:“乱河南者,一越王贞耳。今一贞死而万贞生。”“明公董戎三十万,平一乱臣,不戢兵锋,纵兵暴横,无罪之人,肝脑涂地。”“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如得上方斩马剑加于君颈,虽死如归。”狄仁杰义正辞严,张光迅无言可对,但怀恨在心,还朝后奏狄仁杰出言不逊。狄仁杰被贬为复州(今湖北沔阳西南)刺史,入为洛州司马。

       但是,狄仁杰的才干与名望,已经逐渐得到武则天的赞赏和信任。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被任命为地官(户部)侍郎、同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平章事,开始了他短暂的第一次宰相生涯。身居要职,狄仁杰谨慎自持,从严律己。一日,武则天对他说:“卿在汝南,甚有善政,卿欲知谮卿者乎?”狄仁杰谢曰:“陛下以臣为过,臣当改之;陛下明臣无过,臣之幸也。臣不知谮者,并为善友。臣请不知。”武则天对他坦荡豁达的胸怀深为叹服。

       狄仁杰官居宰相,参与朝政之时,也正是武承嗣显赫一时,踌躇满志之日。他认为狄仁杰将是他被立为皇嗣的障碍之一。长寿元年(693年)正月,武承嗣勾结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大臣谋反,将他们逮捕下狱。当时法律中有一项条款:“一问即承反者例得减死。”来俊臣逼迫狄仁杰承认“谋反”,狄仁杰出以非常之举,立刻服了罪:“反是实!”来俊臣得到满意的口供,将狄仁杰等收监,待日行刑,不复严备。狄仁杰拆被头帛书冤,置棉衣中,请狱吏转告家人去其棉。狄仁杰的儿子狄光远得其冤状,持书上告。武则天召狄仁杰等“谋反”的大臣面询:“承反何也?”狄仁杰从容不迫地答曰:“向若不承反,已死于鞭笞也。”又问:“何为做谢死表?”答曰:“臣无此表。”武则天令人拿出谢死表,才弄清楚是伪造的。于是下令释放此案7人,俱贬为地方官。狄仁杰被贬为彭泽今。如此,狄仁杰运用自己的才智机谋死里逃生。以后,武承嗣欲根除后患,多次奏请诛之,都被武则天拒绝。

       在彭泽(今江西彭泽)令任内,狄仁杰勤政惠民。赴任当年,彭泽干旱无雨,营佃失时,百姓无粮可食,狄仁杰上奏疏要求朝廷发散赈济,免除租赋,救民于饥馑之中。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十月,契丹攻陷冀州(今河北临漳),河北震动。为了稳定局势,武则天起用狄仁杰为与冀州相邻的魏州(今河北大名一带)刺史。狄仁杰到职后,改变了前刺史独孤思庄尽趋百姓人城,缮修守具的作法,让百姓返田耕作。契丹部闻之引众北归,使魏州避免了一次灾难。当地百姓歌诵之,相与立碑以记恩惠。不久,狄仁杰升任幽州都督。

       狄仁杰的社会声望不断提高,武则天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赐给他紫袍、龟带,并亲自在紫袍上写了“敷政木,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十二个金字。神功元年(697年)十月,狄仁杰被武则天招回朝中,官拜鸾台(门下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银青光禄大夫,兼纳言,恢复了宰相职务,成为辅佐武则天掌握国家大权的左右手。此时,狄仁杰已年老体衰,力不从心。但他深感个人责任的重大,仍然尽心竭力,关心社会命运和国家前途,提出一些有益于社会和国家的建议或措施,在以后几年国家的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的侄儿武承嗣、武三思数次使人游说太后,请立为太子。武则天犹豫不决。狄仁杰以政治家的深谋远虑,劝说武则天顺应民心,还政于庐陵王李显。当时,大臣李昭德等也曾劝武则天迎立李显,但没有为武则天接受。对武则天了解透彻、洞烛机微的秋仁杰从母子亲情的角度从容地劝说她:“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附姑于庙者也。”武则天说:“此联家事,卿勿预知。”狄仁杰沉着而郑重地回答:“王者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孰非臣妾?何者不为陛下家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义同一体。况臣位备宰相,岂得不预知乎?”最终,武则天感悟,听从了狄仁杰的意见,亲自迎接庐陵王李显回宫,立为皇嗣,唐祚得以维系。狄仁杰因此被历代政治家、史学家称为有再造唐室之功的忠臣义士。

       圣历元年(698年)秋,突厥南下骚扰河北。武则天命太子为河北道元帅、狄仁杰为副元帅征讨突厥。时太子不行,武则天命狄仁杰知元帅事,亲自给狄仁杰送行。突厥默啜可汗尽杀所掠赵、定等州男女万余人退还漠北,狄仁杰追之不及,武则天改任他为河北道安抚大使。面对战乱后的凋残景象,狄仁杰采取了四条措施:一、上疏请求赦免河北诸州,一无所问,使被突厥驱逼行役的无辜百姓乐于回乡生产。二、散粮运以赈贫乏。三、修驿路以济旋师。四、严禁部下侵扰百姓,犯者必斩。很快恢复了河北的安定。

       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升为内史(中书令)。这年夏天,武则天到三阳宫避暑,有胡僧邀请她观看安葬舍利(佛骨),奉佛教为国教的武则天答应了。狄仁杰跪于马前拦奏道:“佛者,夷狄之神,不足以屈天下之主。彼胡僧诡橘,直欲邀致万乘所宜临也。”武则天遂中道而还。是年秋天,武则天欲造浮屠大像,预计费用多达数百万,宫不能足,于是诏今天下僧尼日施一钱以助。狄仁杰上疏谏曰:“如来设教,以慈悲为主。岂欲劳人,以在虚饰?”“比来水旱不节,当今边境未宁。若费官财,又尽人力,一隅有难,将何以救之?”武则天接受了他的建议罢免了其役。

       作为一名精忠谋国的宰相,狄仁杰很有知人之明,也常以举贤为意。一次,武则天让他举荐一名将相之才,狄仁杰向她推举了荆州长史张柬之。武则天将张柬之提升为洛州司马。过了几天,又让狄仁杰举荐将相之才,狄仁杰曰:“前荐张柬之,尚未用也。”武则天答已经将他提升了。狄仁杰曰:“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由于狄仁杰的大力举荐,张柬之被武则天任命为秋官侍郎,又过了一个时期,升位宰相。后来,在狄仁杰死后的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趁武则天病重,拥戴唐中宗复位,为匡复唐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狄仁杰还先后举荐了桓彦范、敬晖、窦怀贞、姚崇等数十位忠贞廉洁、精明干练的官员,他们被武则天委以重任之后,政风为之一变,朝中出现了一种刚正之气。以后,他们都成为唐代中兴名臣。对于少数民族将领,狄仁杰也能举贤荐能。契丹猛将李楷固曾经屡次率兵打败武周军队,后兵败来降,有关部门主张处斩之。狄仁杰认为李楷固有骁将之才,若恕其死罪,必能感恩效节,于是奏请授其官爵,委以专征,武则天接受了他的建议。果然,李楷固等率军讨伐契丹余众,凯旋而归,武则天设宴庆功,举杯对狄仁杰说“公

       之功也”。由于狄仁杰有知人之明,有人对狄仁杰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狄仁杰回答:“举贤为国,非为私也”。

       在狄仁杰为相的几年中,武则天对他的信重是群臣莫及的,她常称狄仁杰为“国老”而不名。狄仁杰喜欢面引廷争,武则天“每屈意从之”。狄仁杰曾多次以年老告退,武则天不许,入见,常阻止其拜。武则天曾告诫朝中官吏:“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

       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病故,朝野凄恸,武则天哭泣着说“朝堂空也”。赠文昌右丞,谥曰文惠。唐中宗继位,追赠司空。唐睿宗又封之为梁国公。

       纵观狄仁杰的一生,可以说是宦海浮沉。作为一个封建统治阶级中杰出的政治家,狄仁杰每任一职,都心系民生,政绩卓著。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后,辅国安邦,对武则天弊政多所匡正。狄仁杰在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之治的武则天时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通天狄仁杰》中的狄仁杰在历史是什么样的人?

        神探狄仁杰经典台词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我们都跟台词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台词是用以展示剧情,刻画人物,体现主题的主要手段。究竟什么样的台词才是好的台词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神探狄仁杰经典台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神探狄仁杰经典台词1

        1.大人真乃神人也

        2.老了,站一会儿就觉得腰疼

        3.为了你们不可告人的目的,鱼肉百姓...

        4.与禽兽何异

        5.这里的水很深呐

        6.想听听我的故事吗

        7.知我者李元芳也

        8.你这小厮...枉费了我对你的一番教导

        9.是你

        10.你以为...

        11.恩师教训的是,学生惭愧

        12.卑职惭愧

        13.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14.你的话太多了,回答问题

        15.大人,我回来了

        16.想好怎么死了吗

        17.我有一种隐隐的感觉

        18.一定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

        19.卑职有眼无珠...请大人责罚

        20.原来是这样

        21.这吃上大人一次可真是不容易啊

        22.此时,我忽然想起在...于...的一段多话还记我和...在...的一段对话吗

        23.于是我断定你就是...

        24.难道...

        25.我们来做一个假设...如果...那么...

        26.好歹毒的计策

        27.欲盖弥彰

        28.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

        29.大人,您想到了什么

        30.大人,怎么了

        神探狄仁杰经典台词2

        1、这只是我的推断(事实证明,只要狄胖推断了,那就是事实)

        2、一语中的(大都是安慰傻徒弟曾泰的)

        3、我知道的远比你想的要多的多

        4、大人请讲!

        5、我已经说了两遍,不要让我说第三遍。

        6、在下李元芳,手中幽兰剑!

        7、这,难道不奇怪吗?(回想起一个疑点)

        8、你可以试试!

        9、想不想听听我的故事(坏人自以为得计被说破后)

        10、这个问题问得好(这是狄胖夸曾泰这个呆子的唯一一句话)

        11、大人,这似乎有些不对啊--

        12、卑职还不曾睡。

        13、郡主,您接着砸,卑职等这就退去!

        14、可以说这是唯一的解释。

        15、大人,你说什么?

        16、我知道的原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狄胖都是一口气憋到结局了再说话)

        17、大人,您想到了什么?

        18、苍天有眼,苍天有眼,苍天有眼那!(和元芳重逢)

        19、别捧了,我这浑身直发冷。

        20、大人,让我/卑职先进!

        21、这太不符合逻辑了,大人。

        22、张环李朗(一般元芳都是有特别任务)

        23、你的话太多了,回答问题(傻冒犯人疑惑时反问狄胖)

        24、那为什么

        25、等时机到了,我会亲口告诉你(根据我多年看电视的经验,可以肯定:至少要等明后天才能知道了)

        26、这似乎不太符合逻辑?

        27、回答问题!

        28、看起来,蛇灵中的杀手最擅长的就是吹嘘,似乎每个人都能够杀掉我,但是每个人都倒在我的刀下。

        29、我定要将这帮恶贼粉身碎骨(观众等的焦躁了,狄胖出来表个决心)

        30、大人真乃神人也!

        31、我感到一丝隐隐的不安!(敌人的行动起变化时)

        32、能跺过我这一刀的,世上也不超过5人(太牛逼啦)

        33、其手段不可谓不高明,其用心不可谓不深啊!(对敌方人才的评价)

        34、我隐隐地感觉到这里面一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初步确定了嫌疑人,案子快要破时)

        35、我已经很生气了,不要再让我愤怒了!

        36、我想事情是这样的(这时,狄胖会叫来几名随从模拟现场)

        37、根据我多年断案的经验,可以肯定

        38、正是!(呆子曾泰回答一个呆子问题且答对时狄胖表示肯定)

        39、何以见得?

        40、于是,第一个问题就出现了(曾泰在狄胖身边真是痛苦阿,狄胖太聪明了)

        41、是你自己放下武器,还是要我动手?

        42、大人您说...大人您接着说!

        拓展

        狄仁杰简介

        狄仁杰字怀英,生肖虎,汉族,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南郊区)人;唐(武周)时杰出的政治家,当政时期宰相。举明经。历官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宁州、豫州刺史,武则天即位,任地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后为来俊臣诬害下狱,贬彭泽令,转魏州刺史,神功初复相,后入为内史,封燕国公。在武则天当政时,以不畏权贵著称。

        简介

        狄仁杰,生于唐贞观五年(630年)[隋大业三年(607年)],卒于武则天久视元年九月辛丑(二十六)日(700年11月11日),初任并州都督府法曹,转大理丞,改任侍御史,历任宁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职。

        狄仁杰为官,如所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为了拯救无辜,敢于拂逆君主之意,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始终是居庙堂之上,以民为忧,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他在武则天统治时期曾担任国家最高司法职务,判决积案、疑案,纠正冤案、错案、假案;他任掌管刑法的大理丞,到任一年,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到1.7万人,其中没有一人再上诉伸冤,其处事公正可见一斑,是我国历史上以廉洁勤政著称的清官。

        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病故,朝野凄恸,武则天闻讯泣言之:朝堂空也!赠文昌右相,谥曰文惠;唐中宗继位,追赠司空;唐睿宗即位之后又封之为梁国公。

        狄仁杰的一生,可以说是宦海浮沉,作为一个封建统治阶级中杰出的政治家,狄仁杰每任一职,都心系民生,政绩卓著。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后,辅国安邦,对武则天弊政多所匡正,可谓推动唐朝走向繁荣的重要功臣之一。

        生平

        狄仁杰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祖父狄孝绪,任贞观朝尚书左丞,父亲狄知逊,任夔州长史。狄仁杰通过明经科考试及第,出任汴州判佐;时工部尚书为河南道黜陟使,狄仁杰被吏诬告,阎立本受理讯问,他不仅弄清了事情的真相,而且发现狄仁杰是一个德才兼备的`难得人物,谓之河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推荐狄仁杰作了并州都督府法曹。唐高宗仪凤年间(676679年),狄仁杰升任大理丞,他刚正廉明,执法不阿,兢兢业业,一年中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到1.7万人,无冤诉者,一时名声大振,成为朝野推崇备至的断案如神、摘奸除恶的大法官。为了维护封建法律制度,狄仁杰甚至敢于犯颜直谏。仪凤元年(676年),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因误斫昭陵柏树,仁杰奏罪当免职。高宗令即诛之,仁杰又奏罪不当死。帝作色曰:善才斫陵上树,是使我不孝,必须杀之。左右瞩仁杰令出,仁杰曰: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愚以为不然。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易。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干之诛。昔汉文时有盗高庙玉环,张释之廷诤,罪止弃市。魏文将徙其人,辛毗引裾而谏,亦见纳用。且明主可以理夺,忠臣不可以威惧。今陛下不纳臣言,瞑目之后,羞见释之、辛毗于地下。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从今日为始。古人云:假使盗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之?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

        不久,狄仁杰被唐高宗任命为侍御史,负责审讯案件,纠劾百官。任职期间,狄仁杰恪守职责,对一些巧媚逢迎,恃宠怙权的权要进行了弹劾。调露元年(679年),司农卿韦弘机作宿羽、高山、上阳等宫,宽敞壮丽。狄仁杰上奏章弹劾韦弘机引导皇帝追求奢泰,韦弘机因此被免职。左司郎中王本立恃恩用事,朝廷畏之。狄仁杰毫不留情的揭露其为非作歹的罪行,请求交付法司审理。唐高宗想宽容包庇王本立,狄仁杰以身护法:国家虽乏英才,岂少本立辈!陛下何惜罪人以亏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戒!王本立最终被定罪,朝廷肃然。后来,狄仁杰官迁度支郎中,唐高宗准备巡幸汾阳宫,以狄仁杰为知顿使,先行布置中途食宿之所。并州长史李冲玄以道出妒女祠,征发数万人别开御道。狄仁杰说:天子之行,千乘万骑,风伯清尘,雨师洒道,何妒女之害耶?,俱令作罢,免除了并州数万人的劳役。唐高宗闻之赞叹说真大丈夫矣!。

        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狄仁杰出任宁州(今甘肃宁县、正宁一带)刺史。其时宁州为各民族杂居之地,狄仁杰注意妥善处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系,抚和戎夏,内外相安,人得安心,郡人为他勒碑颂德。是年御史郭翰巡察陇右,宁州歌狄刺史者盈路,郭翰返朝后上表举荐,狄仁杰升为冬官(工部)侍郎,充江南巡抚使。狄仁杰针对当时吴、楚多*祠的弊俗,奏请焚毁祠庙1700余所,唯留夏禹、吴太伯、季札、伍员四祠,减轻了江南人民的负担。垂拱四年(688年),博州刺史琅琊王李冲起兵反对武则天当政,豫州刺史越王起兵响应,武则天平定了这次宗室叛乱后,派狄仁杰出任豫州刺史。当时,受越王株连的有六、七百人在监,籍没者多达5000人。狄仁杰深知大多数黎民百姓都是被迫在越王军中服役的,因此,上书武则天说:此辈咸非本心,伏望哀其诖误。武则天听从了他的建议,特赦了这批死囚,改杀为流,安抚了百姓,稳定了豫州的局势。其时,平定越王李贞的是宰相张光弼,将士恃功,大肆勒索。狄仁杰没有答应,反而怒斥张光弼杀戮降卒,以邀战功。他说:乱河南者,一越王贞耳。今一贞死而万贞生。明公董戎三十万,平一乱臣,不戢兵锋,纵兵暴横,无罪之人,肝脑涂地。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如得上方斩马剑加于君颈,虽死如归。狄仁杰义正辞严,张光弼无言可对,但怀恨在心,还朝后奏狄仁杰出言不逊。狄仁杰被贬为复州(今湖北沔阳西南)刺史,入为洛州司马。

        狄仁杰的才干与名望,已经逐渐得到武则天的赞赏和信任。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被任命为地官(户部)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开始了他短暂的第一次宰相生涯。身居要职,狄仁杰谨慎自持,从严律己。一日,武则天对他说:卿在汝南,甚有善政,卿欲知谮卿者乎?狄仁杰谢曰:陛下以臣为过,臣当改之;陛下明臣无过,臣之幸也。臣不知谮者,并为善友。臣请不知。武则天对他坦荡豁达的胸怀深为叹服。

        狄仁杰官居宰相,参与朝政之时,也正是武承嗣显赫一时,踌躇满志之日。他认为狄仁杰将是他被立为皇嗣的障碍之一。长寿二年(693年)正月,武承嗣诬告狄仁杰等大臣谋反,将他们逮捕下狱。当时法律中有一项条款:一问即承反者例得减死。来俊臣逼迫狄仁杰承认谋反,狄仁杰出以非常之举,立刻服了罪:大周革命,万物惟新,唐室旧臣,甘从诛戮,反是实!来俊臣得到满意的口供,将狄仁杰等收监,待日行刑,不复严备。狄仁杰拆被头帛书冤,置棉衣中,请狱吏转告家人去其棉。狄仁杰的儿子狄光远得其冤状,持书上告。武则天召狄仁杰等谋反的大臣面询:承反何也?狄仁杰从容不迫地答曰:向若不承反,已死于鞭笞也。又问:何为做谢死表?答曰:臣无此表。武则天令人拿出谢死表,才弄清楚是伪造的。于是下令释放此案7人,俱贬为地方官。狄仁杰被贬为彭泽令。如此,狄仁杰运用自己的才智机谋死里逃生。以后,武承嗣欲根除后患,多次奏请诛之,都被武则天拒绝。

        在彭泽(今江西彭泽)令任内,狄仁杰勤政惠民。赴任当年,彭泽干旱无雨,营佃失时,百姓无粮可食,狄仁杰上奏疏要求朝廷发散赈济,免除租赋,救民于饥馑之中。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十月,契丹攻陷冀州(今河北临漳),河北震动。为了稳定局势,武则天起用狄仁杰为与冀州相邻的魏州(今河北大名一带)刺史。狄仁杰到职后,改变了前刺史独孤思庄尽趋百姓人城,缮修守具的作法,让百姓返田耕作。契丹部闻之引众北归,使魏州避免了一次灾难。当地百姓歌颂之,相与立碑以记恩惠。不久,狄仁杰升任幽州都督。

        狄仁杰的社会声望不断提高,武则天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赐给他紫袍、龟带,并亲自在紫袍上写了敷政木,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十二个金字。神功元年(697年)十月,狄仁杰被武则天召回朝中,官拜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银青光禄大夫,兼纳言,恢复了宰相职务,成为辅佐武则天掌握国家大权的左右手。此时,狄仁杰已年老体衰,力不从心。但他深感个人责任的重大,仍然尽心竭力,关心社会命运和国家前途,提出一些有益于社会和国家的建议或措施,在以后几年国家的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的侄儿武承嗣、数次使人游说太后,请立为太子。武则天犹豫不决。狄仁杰以政治家的深谋远虑,劝说武则天顺应民心,还政于庐陵王。当时,大臣李昭德等曾劝武则天继续以四子为嗣,但没有为武则天接受。对武则天了解透彻、洞烛机微的狄仁杰从母子亲情的角度从容地劝说她: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附姑于庙者也。武则天说:此朕家事,卿勿预知。狄仁杰沉着而郑重地回答:王者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孰非臣妾?何者不为陛下家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义同一体。况臣位备宰相,岂得不预知乎?最终,武则天感悟,听从了狄仁杰的意见,亲自迎接庐陵王李显回宫,立为皇嗣,唐祚得以维系。狄仁杰因此被历代政治家、史学家称为有再造唐室之功的忠臣义士。

        圣历元年(698年)秋,突厥南下骚扰河北。武则天命太子为河北道元帅、狄仁杰为副元帅征讨突厥。时太子不行,武则天命狄仁杰知元帅事,亲自给狄仁杰送行。突厥默啜可汗尽杀所掠赵、定等州男女万余人退还漠北,狄仁杰追之不及,武则天改任他为河北道安抚大使。面对战乱后的凋残景象,狄仁杰采取了四条措施:一、上疏请求赦免河北诸州,一无所问,使被突厥驱逼行役的无辜百姓乐于回乡生产。二、散粮运以赈贫乏。三、修驿路以济旋师。四、严禁部下侵扰百姓,犯者必斩。很快恢复了河北的安定。

        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升为内史(中书令)。这年夏天,武则天到三阳宫避暑,有胡僧邀请她观看安葬舍利(佛骨),奉佛教为国教的武则天答应了。狄仁杰跪于马前拦奏道:佛者,夷狄之神,不足以屈天下之主。彼胡僧诡橘,直欲邀致万乘所宜临也。武则天遂中道而还。是年秋天,武则天欲造浮屠大像,预计费用多达数百万,宫不能足,于是诏令天下僧尼日施钱以助。狄仁杰上疏谏曰:如来设教,以慈悲为主。岂欲劳人,以在虚饰?比来水旱不节,当今边境未宁。若费官财,又尽人力,一隅有难,将何以救之?武则天接受了他的建议罢免了其役。

        作为一名精忠谋国的宰相,狄仁杰很有知人之明,也常以举贤为意。一次,武则天让他举荐一名将相之才,狄仁杰向她推举了荆州长史。武则天将张柬之提升为洛州司马。过了几天,又让狄仁杰举荐将相之才,狄仁杰曰:前荐张柬之,尚未用也。武则天答已经将他提升了。狄仁杰曰: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由于狄仁杰的大力举荐,张柬之被武则天任命为秋官侍郎,又过了一个时期,升位宰相。后来,在狄仁杰死后的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趁武则天病重,拥戴唐中宗复位,为匡复唐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狄仁杰还先后举荐了桓彦范、敬晖、窦怀贞、等数十位忠贞廉洁、精明干练的官员,他们被武则天委以重任之后,政风为之一变,朝中出现了一种刚正之气。以后,他们都成为唐代中兴名臣。对于少数民族将领,狄仁杰也能举贤荐能。契丹猛将李楷固曾经屡次率兵打败武周军队,后兵败来降,有关部门主张处斩之。狄仁杰认为李楷固有骁将之才,若恕其死罪,必能感恩效节,于是奏请授其官爵,委以专征,武则天接受了他的建议。果然,李楷固等率军讨伐契丹余众,凯旋而归,武则天设宴庆功,举杯对狄仁杰说公之功也。由于狄仁杰有知人之明,有人对狄仁杰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在狄仁杰为相的几年中,武则天对他的信重是群臣莫及的,她常称狄仁杰为国老而不名。狄仁杰喜欢面引廷争,武则天每屈意从之。狄仁杰曾多次以年老告退,武则天不许,入见,常阻止其拜。武则天曾告诫朝中官吏: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

        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病故,朝野凄恸,武则天哭泣着说:朝堂空也。赠文昌右相,谥曰文惠。唐中宗继位,追赠司空。唐睿宗又封之为梁国公(所以后世称其为:狄梁公)。

        狄仁杰的轶事典故:

        无暇语俗吏

        狄仁杰小时,家里有个门人被害,县吏前来查问。众人都争相回答申辩,只有狄仁杰自顾看书,不理不睬。县吏责问他,狄仁杰道:“书中列位圣贤都在,我还未与圣贤有所沟通,哪有时间和世俗的官吏说话呢?”

        沧海遗珠

        狄仁杰担任汴州判佐时,被小吏诬告。当时工部尚书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在审问之时发现他是个德才兼备的人才,称赞道:“孔子说:‘观过知仁矣。’你可以称得上是河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

        白云亲舍

        狄仁杰在并州时,父母远在河阳(今河南孟县),他登上太行山,回首南望,见一片白云在飘飞,对左右的人说:“我的双亲就往在那片白云下面。”他怅望了好久,直到那片白云散去才离开。

        义感长史

        狄仁杰在并州时,同府法曹郑崇质要到很远的地方出使,但是他的母亲年老多病。狄仁杰便对他说:“你母亲病重,而你却要出远门,怎么能让亲人对远在万里之外的你担心呢?”于是去见并州长史蔺仁基,请求代替郑崇质出行。蔺仁基非常感动,联想到自己与司马李孝廉之间的不和,深感惭愧,主动与李孝廉和解。

        不信妖言

        唐高宗前往汾阳宫时,途径妒女祠。当时,民间认为穿着华丽的衣服经过妒女祠,会招致风雷之灾。并州长史李冲玄便要征发数万人另外开辟一条御道,狄仁杰道:“皇帝出行,有千乘万骑扈从,风伯为之清尘,雨师前来洒道,还怕什么妒女?”于是制止了这次徭役。唐高宗得知后,叹道:“真是个大丈夫啊!”

        常事归有司

        狄仁杰任宰相时,太学生请假之事,也要经武则天批准。狄仁杰道:“臣听说君主只有生杀之权自己掌握,其他的都交付给相关部门。太学生请假,是国子监丞、主簿管的事,如果天子为这种事发布敕令,则天下的事要发布多少敕令才能处理完!一定要不违反人们的意愿,请全面为他们建立制度就可以了。”武则天听取了他的意见。

        舍己全人

        狄仁杰被诬陷下狱,判官王德寿对他道:“您一定能减免死罪了。我想找一个升迁阶梯,想请您攀连杨执柔,可以吗?”狄仁杰道:“怎么攀连他?”王德寿道:“您在礼部时,杨执柔为礼部员外郎,这样可以攀连到他。”狄仁杰怒道:“皇天后土在上,你竟然让我狄仁杰做这种事!”说完,以头撞柱,血流满面。王德寿吓得赶紧溜掉。

        保荐良将

        李楷固、骆务整是契丹李尽忠部将,随李尽忠侵略唐朝边境,数次挫败唐军。后来,二人兵败降唐,法司请依法论罪。狄仁杰认为,他们二人有骁将之才,若恕其死罪,必能感恩戴德,于是请求赦免二将。亲友都劝他,狄仁杰道:“只要对国家有利,我怎能为自己打算。”武则天便赦免二将,并在狄仁杰的奏请下,任命他们官职,讨伐契丹余党。后来,二将扫平契丹,献俘含枢殿。武则天大喜,大宴群臣,并向狄仁杰举杯劝酒,道:“这是你的功劳啊。”狄仁杰则道:“这靠的是陛下威灵,将帅尽力,我有什么功劳。”

        武后罢役

        武则天要造一座大佛像,需花费数百万钱,官府库存不够,就令天下的和尚每天施舍一钱相助。狄仁杰进谏道:“做工不能役使鬼,必定要役使人;庄稼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终究是由地里长出来的。不损害百姓,还有什么可求的?现在边境未得安宁,应当放宽徭役,免去不急需办的事务。即使雇请工匠劳作,以此接济穷人,但误了农时,也是放弃根本。况且,没有官助,按理难以办成。既费官府财物,又耗尽人力,如一方有灾难,那用什么去救济呢?”武则天道:“你是在教我向善,我怎能不听!”因此作罢。

        举荐张柬之

        武则天曾问狄仁杰:“朕希望能找到一位杰出的人才委以重任,您看谁合适呢?”狄仁杰问道:“不知道陛下想让他担任什么职务?”武则天说:“我想让他担任将相。”狄仁杰回答道:“如果您所要的是文采风流的人才,那么苏味道、李峤本来就是合适的人选。如果您一定要找出类拔萃的奇才,那就只有荆州长史张柬之了,他的年纪虽然老了一些,但却有宰相之才。”武则天于是提拔张柬之为洛州司马。几天之后,武则天又要求狄仁杰举荐人才。狄仁杰回答说:“我前几天推荐的张柬之,您还没有任用呢。”武则天说:“我已经给他升了官了。”狄仁杰回答说:“我所推荐的张柬之是可以作宰相的人才,不是用来作一个司马的。”武则天于是任命张柬之为秋官侍郎。过了很长时间,终于任命他为宰相。

        桃李满天下

        狄仁杰先后举荐荆州长史张柬之、夏官侍郎姚崇、监察御史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等数十人,后来这些人都成为唐代名臣。有人对狄仁杰说:“治理天下的贤能之臣,都出自您门下。”狄仁杰回答说:“举荐贤才是为国家着想,并不是为我个人打算。”

        嘲讽正员官

        起初,每次审理案件时,员外郎大多只能随声附和正官的裁决。后来,狄仁杰任司农员外郎,对此非常不满,道:“员外郎如同侧室,正员官位居正房,这实在太难侍候女主人了,怎么干也得不到一点儿笑脸。”正员官听后,很是羞惭惶恐。

        羞辱张昌宗

        武则天曾把南海郡进献的集翠裘赏赐给男宠张昌宗,让他当面穿上,一起玩双陆游戏。这时,狄仁杰进来奏事,武则天就让狄仁杰和张昌宗玩双陆。狄仁杰就座后,武则天问:“你们赌什么东西?”狄仁杰回答道:“三局两胜,就赌张昌宗身上这件皮袍。”武则天又问:“你用什么东西相抵呢?”狄仁杰指着身上穿的紫袍道:“我用这个。”武则天笑道:“你还不知道,他身上这件皮袍价钱超过千金呢!可你那件,和它没法对等!”狄仁杰道:“我这件袍子,是大臣朝见天子时所穿的,高贵无价;而张昌宗的这件,只不过是受到宠幸的衣服。两件相对,我还不服气呢!”武则只得应允。张昌宗因感到羞赧沮丧,气势不振,沉默无语,连连败北,最后只好把集翠裘交给狄仁杰。狄仁杰离去后,将集翠裘送给一个家奴穿上,策马而去。

;

八大神兽的通天麒麟

       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太远太原)人,唐代、李唐武周时间政治家。

       狄仁杰早年考中明经科,历任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以不畏权贵著称。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担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但不久就被来俊臣诬陷下狱,平反后贬为彭泽县令,契丹之乱时被起复。

       神功元年(697年),狄仁杰再次拜相,任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纳言、右肃政台御史大夫。他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续。

       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进封内史,并于同年病逝,追赠文昌右相,谥文惠,后又追赠司空、梁国公。

       狄仁杰为官,为了拯救无辜,敢于拂逆君主之意,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始终是居庙堂之上,以民为忧,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狄仁杰政绩卓著实属武周时期一名精忠谋国的宰相。

有关于贬官文化的诗句

       麒麟是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传统神兽,性情温和,传说能活两千年。古人认为,麒麟出没处,必有祥瑞。有时用来比喻才能杰出、德才兼备的人。 人都把麒麟与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并称五大神兽,其实并非麒麟,乃是黄龙。

       古人把雄性称麒,雌性称麟。麒麟是古代的仁兽,集龙头、鹿角、狮眼、虎背、熊腰、蛇鳞、马蹄、猪尾于一身,乃吉祥之宝,从古到今都是公堂上的装饰,以振官威之用,也是权贵的象征。

       古人认为龙有代表着神灵、天、帝王、交泰等意,所以龙渐渐被皇家所垄断。而凤凰也有贤明、调律(女人应备的品德)、志向等意。因此民间把麒麟、玄武作为自己的吉祥物广泛发展传播。

狄仁杰敢于犯颜直谏的三个事例是什么

       1.贬官文化中有哪些诗词

        中国历史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位可称之为“贬官文化”。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这样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的不错。现举例一二。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元和十四年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府法门寺塔中将所谓的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韩愈看到这种信佛行为,便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度等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潮州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妻儿还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侄孙子跟了上来,所以他写下了这首诗。

        重别梦得

        唐 柳宗元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公元814年(元和九年),柳宗元和刘禹锡同时奉诏从各自的贬所永州、朗州回京,次年三月又分别被任为远离朝廷的柳州刺史和连州刺史,一同出京赴任,至衡阳分路。面对古道风烟,茫茫前程,二人无限感慨,相互赠诗惜别。

        逢旧

        唐 白居易

        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娥减旧容。应被傍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

        元和十年(815),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在贬谪途中,大概是天意怜人,白居易竟然再次遇到湘灵。经年分隔,年少时九曲柔肠的痴恋和多年的别恨顿时历历在目、涌上心头。白居易禁不住与湘灵抱头痛哭了一场,并写下了题为《逢旧》的诗。白居易此时已经四十四岁,湘灵当时也已四十岁了,依然遵诺守身未嫁。在此诗中白居易叙说的口吻已经平和很多,远不如《潜别离》沉重,但不经意间的一个“恨”字,还是泄露了心事。造化怎能如此弄人?明明彼此深爱,偏偏天各一方。少年离别之后,终生郁结成“恨”!

2.贬官文化中有哪些诗词

        很多例 江州司马青衫湿 琵琶行白居易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闻王昌龄②左迁③龙标遥有此寄① 唐李白 杨花④落尽子规⑤啼,闻道龙标⑥过五溪⑦。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⑧直到夜郎⑨西。

        2、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左迁:贬谪,降职。

        龙标:唐代县名,在今湖南黔阳县,唐时这里还是非常荒远的地方。 3、左迁:古尊右卑左,左迁即贬官。

3.诗人被贬官的诗句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手法:咏史抒怀、借古讽今)

        定风波(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手法:一语双关)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手法:以景写情,情景交融)

        书愤(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月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手法:咏史抒怀,今昔对比)

4.贬官文化

        感遇(其一)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 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 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 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 何求美人折? 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的《感遇》诗十二首,朴素遒劲,寄慨遥深。此为第一首,诗以比兴手法,抒发了诗人孤芳自赏,不求人知的情感。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春兰与秋桂。屈原《九歌·礼魂》中,有“春兰与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句。

        张九龄是广东曲江人,其地多桂,即景生情,就地取材,把秋菊换成了秋桂,师古而不泥古。兰桂对举,兰举其叶,桂举其花,这是由于对偶句的关系,互文以见义,其实是各各兼包花叶,概指全株。

        兰用葳蕤来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纷披的意思,“葳蕤”两字点出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桂用皎洁来形容,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映之下,自然有皎明洁净的感觉。

        “皎洁”两字,精炼简要地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兰桂两句分写之后,用“欣欣此生意”一句一统,不论葳蕤也好,皎洁也好,都表现出欣欣向荣的生命活力。

        第四句“自尔为佳节”又由统而分。“佳节”回应起笔两句中的春、秋,说明兰桂都各自在适当的季节而显示它们或葳蕤或皎洁的生命特点。

        (“自”当“各自”解,“尔”当“如此”解,即代表“葳蕤”和“皎洁”。)这里一个“自”字,不但指兰桂各自适应佳节的特性,而且还表明了兰桂各自荣而不媚,不求人知的品质,替下文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作了伏笔。

        起首四句,单写兰桂而不写人,但第五句却用“谁知”突然一转,引出了居住于山林之中的美人,即那些引兰桂风致为同调的隐逸之士。“谁知”两字对兰桂来说,大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感觉。

        美人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芬香,因而发生了爱慕之情。“坐”,犹深也,殊也。

        表示爱慕之深。诗从无人到有人,是一个突转,诗情也因之而起波澜。

        “闻风”二字本于《孟子·尽心篇》,其中说:“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

        张九龄就把这章中的“闻风”毫不费力地拉来用了,用得这样恰如其分,用得这样自然,用得这样使读者毫不觉得他在用典故,这也是值得一提的。 最后二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何求”又作一转折。

        林栖者既然闻风相悦,那末,兰桂若有知觉,应该很乐意接受美人折花欣赏了。然而诗却不顺此理而下,忽开新意。

        兰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这是它们的本性,而并非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赏。很清楚,诗人以此来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进德修业,也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份,而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称誉提拔,以求富贵利达。

        全诗的主旨,到此方才点明;而文章脉络也一贯到底。上文的“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与这里的“草木有本心”互为照应;上文的“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又与“美人折”同意相见。

        这最后十个字,总结上文,滴水不漏。 古体诗而只写八句,算是短小的了,而张九龄在寥寥短章中,狮子搏兔,也用全力。

        诗前二句是起,三四句是承,五六句是转,七八句是合,结构严谨。而且做到了意尽词尽,无一字落空。

        表现形式上,运用了比兴手法,词意和平温雅,不激不昂,使读者毫不觉得在咏物的背后,讲着高雅的生活哲理。

5.体现《古诗中的贬官忧愁》的诗句有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元和十四年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府法门寺塔中将所谓的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韩愈看到这种信佛行为,便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度等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潮州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妻儿还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侄孙子跟了上来,所以他写下了这首诗。

        重别梦得

        唐 柳宗元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公元814年(元和九年),柳宗元和刘禹锡同时奉诏从各自的贬所永州、朗州回京,次年三月又分别被任为远离朝廷的柳州刺史和连州刺史,一同出京赴任,至衡阳分路。面对古道风烟,茫茫前程,二人无限感慨,相互赠诗惜别。

        逢旧

        唐 白居易

        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娥减旧容。应被傍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

        元和十年(815),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在贬谪途中,大概是天意怜人,白居易竟然再次遇到湘灵。经年分隔,年少时九曲柔肠的痴恋和多年的别恨顿时历历在目、涌上心头。白居易禁不住与湘灵抱头痛哭了一场,并写下了题为《逢旧》的诗。白居易此时已经四十四岁,湘灵当时也已四十岁了,依然遵诺守身未嫁。在此诗中白居易叙说的口吻已经平和很多,远不如《潜别离》沉重,但不经意间的一个“恨”字,还是泄露了心事。造化怎能如此弄人?明明彼此深爱,偏偏天各一方。少年离别之后,终生郁结成“恨”!

6.有关贬谪文化的诗文 事例 最好有点评

        西江文化增添厚重与沧桑:端州独特的贬官文化

        黄耀辉 杜语

        广东肇庆,又称古端州。千百年来,西江自桂逶迤经肇入粤,几弯几直,在成为珠江主干流的同时,也在向世人昭示西江的独特的贬官文化。

        在唐代,被朝廷贬谪的著名诗人和会写诗的文武官员携家眷沿西江来到古端州,或顺流,或逆流;或路过,或流寓,在触景生情,感怀身世之时,均留下传世绝唱,形成了西江独特的贬官文化,为西江文化增添厚重与沧桑。

        当中有宋之问、张说、韦承庆、张九龄、杨衡、李绅、李涉、李群玉、许浑、房千里等遭贬谪的文武官员。

        正是不计其数的先贤名流、大师大家在端州乃至西江流域的文化行为,成为包括贬官文化在内的中华地域文化格局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贬谪”,在唐代乃至整个古代,是许多文士无法回避的一种命运,文士要参政,要进入仕途,就必然有升迁与贬谪。

        贬谪是当时诗人普遍经历的人生境遇。古代贬谪的地域,大都是穷荒僻远之地。唐宋以前,主要是贬往南方瘴疠之地;明清两代,大多是贬往西北或东北塞外边疆。

        南宋严羽说过,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

        早在唐代,端州便是西江一带的交通要道。据载,唐代的贬谪文人,均是先到端州驿站,后分赴各地。

        宋之问的《发端州初入西江》前半写景,可窥见从前西江两岸的情况,后半抒发遭受贬谪,难以辩白之情,备见悲苦。

        当今的学者认为,贬谪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贬谪文化中的诗文,都经过了长期的孕育,占据了古代中国文坛的主流。

        史实证明,正是历代贬官到端州之后,兴办教育,进行文化启蒙,使原本落后的端州逐渐成为今天的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张说乃唐玄宗长期信任的辅弼大臣,以诗文著称。他在武后长安三年因直言触怒权贵,与时为司礼丞的高戬同贬岭表,并在端州驿写下著名的《端州别高六戬》与《还至端州驿前与高六别处》。

        人向南流放,心随雁飞北,思乡泪水,染竹斑斑。以两首《悯农》诗名传后世的李绅,在赴端州任职途中也写道:昔陪天上三清客,今作端州万里人。湘浦更闻猿夜啼,断肠无泪可沾巾。

        唐穆宗时李绅为翰林学士,与元稹、李德裕并称三俊,累官至户部侍郎。敬宗立,李逢吉勾结宦官王守澄诬奏他从前曾反对敬宗为太子,遂被贬为端州司马。

        据《肇庆府志》载:李在端州(府治在今高要),“自检益严”,很有善政,端州人为之感泣。公余之暇,以诗自娱,并令家属搬来同住,表示要安居下去。离任时,端州百姓留其衣带,立祠纪念。在当地著名风景区的七星岩石室,至今留有他的题名石刻。

7.贬官文化

        以下是本人关于贬官的文章,以咨参考。版权所有。

        叩问苍天

        人生识字忧患始。自古文人士大夫,识字伊始,也就是灵魂攀缘与斗争的开始。从大的看来,争取仕途得志,以实现政治理想;从小的来看,尽力求取遇合,以获得人生知己:由此荡漾开去的人生,百代相累,便逐渐创造了诸如贬谪之类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古典文化。

        伯乐难求,琴心难觅,官场又波谲云诡。不由得一声长叹:

        “乡思无尽,进退维谷。入之,世事劳顿,知音何在?隐之,满腹经纶,岂甘沦落!”

        曾经,我也怀疑,“士为知己者死”是不是太虚妄,直到听到管仲“知我者鲍子也”的欣喜呼喊;曾经,我也不解,“弦断有谁听”是不是太狭隘,直到了解到辛稼轩“换取东家种树书”的无奈哀号;曾经,我也迷茫,“西出阳关无故人”是不是言过其实,直到亲闻林则徐“再竭衰庸定不支”的悲壮徒劳……

        越石父是幸运的,侯生是幸运的,那些得志的豪杰更是幸运的。然而我们必须看到,这少数案例磨灭不了英雄穷途的宿命。之所以说是宿命,因为它俨然是一种必然。

        于是,在灵魂的深处,请留下一片空地,给失路的英雄,以及或许将要失路的英雄——也许,还有你自己。请在这空地上种上星星,让这里星光闪耀,在黑的幕上缠绵悱恻。

        那年的春天,春光明媚中,我懂得了半夜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另一层含义;我知晓了驾车天涯、岂效穷途之哭的另一脉凄凉;我倾听了身受酷刑、留下一口气写历史的另一番惨痛……明主难遇遇难合,忠臣易得得难信。汉武不可谓不贤也,却做下了腐毒司马迁的千古罪案;康熙不可谓不智也,却把多少栋梁之才逼到比天涯还远的宁古塔。

        我迟疑了,迟疑于去相信良臣的悲剧在于主的不肖。人们说,要是魏征再活几年,也不一定能逃离身首异处。当然,人死不可复活,因此魏征与李世民的佳话还有流传千古的理由。何况即使魏征活个百八十年,也不见得李世民没有耐力跟着作秀再作个十年八年。

        昏君不识人,于是昏倒一大批志士;贤君有时也不识人,但最可怕的是识人而害之。书生之骨傲傲然,明主之鞭亦呛呛然。你休说“举世皆浊我独清”,朕的天下,海内生平;你莫道“我辈岂是蓬蒿人”,朕一声令下,天下英雄尽入毂中。仰天大笑滚出去,且去填词吧!

        于是,在灵魂的深处,请留下一汪清泉,给被戕害的英雄——也许,还有你的先人。请在这清泉里撒满红叶,让这里红叶纷飞,在冷的湍急里,寻找宫人韩氏那样几乎不可求的流传。

        我,一个未来的,或许祖先被戕害、或许自己将要失路的,英雄——或非英雄——在寻访了古之圣贤后,唯留下不知理又不知趣的、叩问苍天的勇气;但现如今,我猛然觉察到,我连叩问的勇气也没有。我只能暗暗祭奠,默默追怀。

        可庆幸的是,当年檀道济“坏汝万里长城”的咒语成了真,君臣的纠葛已被尘封。于是,有些祭奠,有些追怀,也就终于只是祭奠与追怀了。

8.古代诗人被贬官后作的诗歌

        1、《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宋代: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译文:夜里在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归来时好像已经是夜半三更了。

        家童鼾声如雷,反复叫门也不应。只好拄杖伫立江边聆听江水奔流的声音。

        长恨身在宦途,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么时候才能够忘却追逐功名?夜深风静,水波不兴。

        真想乘上小船从此消逝,在烟波江湖中了却余生。创作背景 公元1080年(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谪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住在城南长江边上的临皋亭。

        后来,又在不远处开垦了一片荒地,种上庄稼树木,名之曰东坡,自号东坡居士。还在这里筑屋名雪堂。

        对于经受了一场严重政治迫害的苏轼来说,此时是劫后余生,内心是忿懑而痛苦的。但他没有被痛苦压倒,而是表现出一种超人的旷达,一种不以世事萦怀的恬淡精神。

        有时布衣芒屩,出入于阡陌之上,有时月夜泛舟,放浪于山水之间,他要从大自然中寻求美的享受,领略人生的哲理。这首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即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九月。

        2、《登幽州台歌》唐代: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向后望不见当今明主。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

        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

        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代: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译文:早晨我把一篇谏书上奏给朝廷,晚上被贬潮州离京八千里路程。

        本想替皇上除去那些有害的事,哪里考虑衰朽之身还顾惜余生!阴云笼罩着秦岭家乡可在何处?大雪拥塞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我知道你远道而来该另有心意,正好在瘴江边把我的尸骨收清。

        创作背景 唐元和十四年 (819年)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府法门寺真身塔中将所谓的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看到这种信佛行为,便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

        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度等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

        韩愈大半生仕宦蹉跎,五十岁才因参与平淮而擢升刑部侍郎。两年后又遭此难,情绪十分低落,满心委曲、愤慨、悲伤。

        潮州州治潮阳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妻儿还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侄孙子跟了上来,所以他写下这首诗。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代: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创作背景 此诗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年),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怀化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李白在听到他的不幸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5、《江雪》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群山中的鸟儿飞得不见踪影,所有的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创作背景 《江雪》这首诗作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805—815)。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集团发动的永贞革新运动,推行内抑宦官、外制藩镇、维护国家统一的政治措施。

        但由于反动势力的联合反对,改革很快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流放十年,实际。

       

关于任命的诗句

       1、犯颜直谏保将军

       唐高宗仪凤元年(676年),左卫大将军权善才因误砍昭陵上的柏树而惹得唐高宗大怒,随即被捕入狱。唐高宗下令处死权善才,这时,狄仁杰却提出权善才罪不至死。唐高宗听后愤怒地说:“权善才砍昭陵的树木,是陷朕于不孝的境地,罪该万死!”

       狄仁杰不慌不乱地对答说:“臣深知直言进谏,自古就是很难的事情。然而,臣以为,遇到夏桀、商纣这样的暴君,直谏固然难;而遇到尧、舜这样的明君,直谏则很容易。如今,权善才的行为按照大唐律法不应判死罪,而陛下坚持要杀他,则使律法无法取信于人。”

       看到唐高宗面色稍缓,狄仁杰接着说:“何况,陛下因权善才误砍树木而杀他,千百年后人们将如何评价陛下呢?臣不敢奉旨杀权善才,而损害陛下的身后声名啊!”一席话竟说动了唐高宗,权善才因此被免除了死罪。

       2、刚正不阿惩恶人

       当时有一个叫王立本的大臣,仗着皇帝的宠信,滥用职权,干了不少坏事,朝廷的大臣们敢怒不敢言。狄仁杰上奏高宗,指明此人罪行严重,应交给大理寺审理。高宗要狄仁杰看在王立本还算个人才的分上,破例宽恕他。

       狄仁杰回复道:“国家就算再缺乏人才,也不缺他一个王立本吧?陛下为什么要包庇罪人而破坏王法呢?如果陛下坚持这样做,那就把臣流放到荒无人烟的边疆去吧,日后,也好让忠心报国者引以为戒。”高宗听了这话,无言以对。王立本终于被判刑,朝廷的风气由此大为好转。

       3、明察善断护百姓

       公元688年,武则天令宰相张光辅率兵三十万去平息豫州叛乱。叛军本听说朝廷派兵来了,便都逃走了,但张光辅却示意部下,不分青红皂白,屠杀无辜百姓。之后,又以查寻叛党为名,四处抄家滥杀,一时间冤狱四起,受害者不计其数。这时,狄仁杰奉武则天之命,赴豫州任刺史之职。

       到了豫州,他看到哀鸿遍野,无辜受牵连的人极多,内心非常不安。于是,他一面下令给那些死囚开释刑具,一面秘密上书武则天,奏明案件的实情,请求武则天网开一面。武则天深知狄仁杰为人刚正,相信所奏属实,于是下诏改死刑为流放。

扩展资料

       狄仁杰出身太原狄氏 ?,早年以明经及第,历任汴州判佐、并州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江南巡抚使、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以不畏权贵著称。天授二年(691年)九月,升任宰相,担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

       四个月后,为酷吏来俊臣诬以谋反,夺职下狱,贬为彭泽县令。营州之乱时,得到起复。神功元年(697年),再度拜相,担任鸾台侍郎、同平章事,迁纳言。用于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培植举荐忠于唐朝的势力,成为大唐社稷得以延续的重要支柱。

       久视元年(700年),拜内史令。同年九月,病逝,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唐中宗复位后,追赠司空、梁国公,累赠太师,配享中宗庙廷。

       狄仁杰的一生,可以说是宦海浮沉,为人正直,疾恶如仇,把孝、忠、廉称之为大义。作为一个封建统治阶级中杰出的政治家,每任一职,都心系民生,政绩卓著。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后,辅国安邦,对武则天弊政多所匡正。他在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武则天时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狄仁杰为官,正如老子所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为了拯救无辜,敢于拂逆君主之意,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始终是居庙堂之上,以民为忧,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

       他在武则天统治时期曾担任国家最高司法职务,判决积案、疑案,纠正冤案、错案、假案;他任掌管刑法的大理丞,到任一年,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1.7万人,其中没有一人再上诉伸冤,其处事公正可见一斑,是我国历史上以廉洁勤政著称的清官。

       百度百科--狄仁杰

       1.关于“跟随领导”的诗句有哪些

        几句表达“死心塌地”追随的诗句:

        1、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结发为夫妻》 苏武

        2、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卜算子》 李之仪

        3、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凤栖梧》 柳永

        4、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佚名

        延展

        祝福领导高升的话:

        1、平步青云会有时,一展宏图终有日,付出必将有回报,前程似锦指日待,升迁之日终于来,祝君好运连连喜不断,事事如意展风采,步步高升又一年。

        2、祝君: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天胜过又一天。

        3、升职升迁不生疏,友谊万岁不含糊,愿你升到高处心满足,还可努力再进步,继续奋斗展鸿图,足智多谋人幸福。朋友,恭喜你升职,把握好前途!

        4、嗨,兄弟,又升职了!恭喜恭喜,请客请客!

        5、职位升了,心情舒畅前途似锦;薪水升了,财源滚滚生活富足;运气升了,五福临门抬头见喜。祝你升职加薪运气好,芝麻开花节节高!

        6、送你一叶扁舟,愿你一帆风顺;送你一支高粱,愿你步步高升;最后送你一颗祝福心,愿你每天都进一步,每月都升一级。

        7、岁末甫至,福气东来,鸿运通天,否极泰来时重伸鲲鹏之志。

        8、恭喜升职。愿你身体“生”龙活虎,精力充沛,再接再厉。愿你学问“升”堂入室,炉火纯青,再创佳绩。祝你事业有成,再传佳音。

        9、你升了升了,我美了美了。你升职,我快乐;你加薪,我开心;你升迁,我笑脸;你成就,我问候:愿你升职升迁勿忘友,幸福好事天天有!

        10、职位高升喜事达,笑脸哈哈,事事顺发,路路通达,出门乘金马,事业乐开花,领导把你夸,员工听你话,挣来金瓜瓜,今生随意花。工作有计划,发展空间还很大,祝贺此次升职快乐,预祝下次高升发达。

2.有没有婉拒领导任命的古诗文或者典故的

        晋代李密的《陈情表》堪称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翻译:臣子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小时候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

        经过了四年,舅父逼母亲改嫁。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

        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会行走。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

        既没有叔叔伯伯,又没什么兄弟,门庭衰微而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

        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而离开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任太守逵,考察后推举臣下为孝廉,后任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优秀人才。

        臣下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洗马。

        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

        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拖延,态度傲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

        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我俯伏思量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

        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今天的样子;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

        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的内心不愿废止奉养,远离祖母。臣下我现在的年龄四十四岁了,祖母现在的年龄九十六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被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

        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诚心,请允许我完成臣下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

        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

3.关于权谋的诗句

        箜篌引

        卢溪郡南夜泊舟,夜闻两岸羌戎讴。

        其时月黑猿啾啾,微雨沾衣令人愁。

        有一迁客登高楼,不言不寐弹箜篌。

        弹作蓟门桑叶秋,风沙飒飒青冢头,将军铁嗯汗血流,深入匈奴战未休。

        黄旗一点兵马收,乱杀胡人积如丘。

        疮病驱来配边州,仍披漠北羔羊裘。

        颜色饥枯掩面羞,眼眶泪滴深两眸。

        思还本乡食牦牛,欲语不得指咽喉。

        或有强壮能噫呦,意说被他边将仇。

        五世属藩汉主留,碧毛毡帐河曲游。

        橐驼五万部落稠,敕赐飞凤金兜鍪。

        为君百战如过筹,静扫阴山无鸟投。

        家藏铁券特承优,黄金千斤不称求。

        九族分离作楚囚,深溪寂寞弦苦幽。

        草木悲感声飕飀,仆本东山为国忧。

        明光殿前论九畴,簏读兵书尽冥搜。

        为君掌上施权谋,洞晓山川无与俦。

        紫宸诏发远怀柔,摇笔飞霜如夺钩。

        鬼神不得知其由,怜爱苍生比蚍蜉。

        朔河屯兵须渐抽,尽遣降来拜御沟。

        便令海内休戈矛,何用班超定远侯。

        使臣书之得已不?

        西江月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

        恰如猛虎卧荒邱,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

        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4.关于官场的诗句有哪些

        《别家山二绝 》郑刚中 简书催我就征途,对坐西山暂索居。

        闻说仕途巇险甚,未应从此便相疏。《行香子 》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长琴,一壶酒,一溪云。《萧相公宅遇自远禅师有感而赠 》白居易 宦途堪笑不胜悲,昨日荣华今日衰。

        转似秋蓬无定处,长于春梦几多时。半头白发惭萧相,满面红尘问远师。

        应是世间缘未尽,欲抛官去尚迟疑。《寄范丈景仁 》苏辙 京城冠盖如云屯,日中奔走争市门。

        敝裘瘦马不知路,独向城西寻隐君。隐君白发养浩气,高论惊世门无宾。

        欣然为我解东阁,明窗净几舒华茵。春天雪花大如手,九衢断绝愁四邻。

        平明熟睡呼不觉,清诗渌酒时相亲。我兄东来知东武,走马出见黄河滨。

        及门却遣不得入,回顾欲去行无人。东园桃李正欲发,开门借与停车轮。

        青天露坐列觞豆,落花飞絮飘衣巾。留连四月听鹖鴂,扁舟一去浮奔浑。

        人生聚散未可料,世路险恶终劳神。交游畏避恐坐累,言词欲吐聊复吞。

        安得如公百无忌,百间广厦安贫身。《木兰花慢 》王恽 叹西山归客,又愁里,过清明。

        记幕燕巢倾,朝堂人去,往事堪惊。行藏固非人力,顿尘缨、终愧草堂灵。

        潘岳无间可赋,渊明何地堪耕。汉家一论到书生。

        六合望澄清。甚楼上元龙,山中宰相,何止虚名。

        当年卧龙心事,尽羽毛、千古见青冥。憔悴中堂故吏,醉来老泪纵横。

        《题祁门岳王庙 》方岳 神京鳞介腥衣裳,三精雾塞天地光。鼪啼鼯笑纷披猖,中分宇宙尊犬羊。

        谁其与者沦纲常,受计於虏扼我吭。王心凛凛天苍苍,以次来缚归朝堂。

        自南自北诺已偿,焉用与虏为胥戕。来仇报仇胡不臧,至今淮堑为河湟。

        每观王传心摧伤,怒发为立胆为张。皇畀予邑於祁阊,闻王有像北山冈。

        欲往从之洁予觞,简书之言不我遑,今且去此何敢忘。牲肥酒香时日良,金戈铁马山茫茫。

        《惧谗 》李白 二桃杀三士,讵假剑如霜。众女妒蛾眉,双花竞春芳。

        魏姝信郑袖,掩袂对怀王。一惑巧言子,朱颜成死伤。

        行将泣团扇,戚戚愁人肠。《退居 》徐夤 鹤性松心合在山,五侯门馆怯趋攀。

        三年卧病不能免,一日受恩方得还。明月送人沿驿路,白云随马入柴关。

        笑他范蠡贪婪甚,相罢金多始退闲。其中《惧谗 》出自唐代作者李白 译文 :齐国丞相晏婴仅用两桃就杀死了三个有威胁的武臣,那会比用锋利如霜的剑杀伤力小呢?美丽的娥眉女子总被妒忌,挑拨最美丽的两个女人互相倾轧,就如同让两朵最美丽的鲜花互相斗艳。

        魏姝相信了楚王妻子郑袖的话,掩鼻而得罪楚王,结果打入冷宫。一但被花言巧语迷惑,红颜顿时失去光彩,或死或伤或冷落。

        结果必然是对秋扇而叹风凉不用,终日哭泣愁断肠。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平乱的志愿,于公元756年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

        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

        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5.有关“担当”的诗句有哪些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3、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出处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最早由顾炎武在《日知录·正始》中提出;全句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之兴亡,肉食者谋。

        2、“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出自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诗。

        3、“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出自《南园十三首》,是唐代诗人李贺的组诗作品。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

       

       今天关于“权贵通天”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权贵通天”,并从我的答案中找到一些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