胬肉_胬肉属于眼科什么病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胬肉”方面的经验。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1.什么是胬肉?

2.胬肉是什么

3.眼睛里长了鱼肉怎么办

4.翼状胬肉

5.瘀肉眼?什么症状?应该如何治疗?

胬肉_胬肉属于眼科什么病

什么是胬肉?

       胬肉,拼音:nǔ ròu,中医指眼球结膜增生而突起的肉状物。未遮掩住角膜的称‘胬肉’,遮掩住角膜的称‘胬肉攀睛’。翼状胬肉就其形态而言可以分为3个部分:长在黑眼珠上,是胬肉的尖端,叫做头部。向后呈扇形展开,稍隆起,位于黑白眼珠交界处的叫颈部

胬肉是什么

       (1)翼状胬肉头部结膜下移植术:适应于胬肉较薄、充血较轻者。此种手术方法操作较简单,但术后局部易形成皱褶,较肥厚,易复发,目前已很少采用。

       (2)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适应于翼状胬肉侵入角膜较多,且为进行性胬肉或接近瞳孔缘威胁患眼视功能者,或对白内障、角膜移植术切口有影响或手术后会刺激翼状胬肉发展者,或胬肉有碍患者美观者。此种手术方法操作亦较简单,手术时间相对较短,但术后易复发。

       (3)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游离结膜瓣移植术:适应于翼状胬肉较大且较充血肥厚、生长较快者,或翼状胬肉切除术中结膜缺失较多者。此手术方法操作相对较复杂,并有一定难度,且用于移植的结膜瓣特别要预防正反面颠倒,但手术效果较好,术后复发率相对较低。

       (4)翼状胬肉切除及带蒂结膜瓣移植术:此种手术方法亦适用于胬肉较肥厚充血、生长较快者。由于结膜富有弹性和很好的依从性,利用这一特性可将邻接翼状胬肉切除区的球结膜分离,作适当的松解剪开后进行移位移植,以修复暴露的巩膜区。此法不会出现结膜瓣被反转,且血液供应好,被移植的结膜生长愈合较快。缺点是结膜被牵拉移位时可能有一定张力,故缝合伤口时应良好对位以免结膜伤口裂开。

       翼状胬肉不论采用哪一种方法,都有复发的可能,因此事先一定要向患者交待清楚。为防止胬肉术后复发,在初次手术时,对各个步骤的要点,如胬肉的剥离、胬肉下方组织的清理、巩膜的暴露或结膜移植片的采用,都应慎重处理。术后辅助治疗对预防复发也有一定的效果。如术后用0.5%~2.5%的可的松眼液滴眼,每天4次,持续1个月,可减少新生血管;1:2000噻替派溶液滴眼,每天4次,持续1~3个月;或采用X线或β线照射,对防止胬肉复发,都能收到一定的效果。 小而静止性的胬肉,不影响视力者,不需治疗。合并有沙眼或慢性结膜炎者,可应用抗生素或皮质激素眼药水点眼,如0.3%氟哌酸眼药水或0.5%可的松眼药水,每日3~4次。

       如果胬肉长入黑眼珠而影响视力者,应到医院就诊,进行手术治疗。但手术后复发率高,且复发的胬肉进展快,常较原发者扩大,所以手术必须认真对待,术前要仔细考虑,术时务求彻底,以减少复发的可能性。常用的手术方式有胬肉埋藏术及胬肉切除结膜瓣移植术。为防止复发,术后可照射β射线,噻替哌、丝裂霉素C、争光霉素等滴眼均有一定疗效,但应注意其副作用。进展型胬肉手术后复发率高,术后早期应用0.5%可的松眼药水,每日4~6次。皮质类固醇类药物主要用以抑制创伤部毛细血管新生和成纤维细胞的增长,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及肉芽组织的生成,无直接防止复发的作用。

       中医中药治疗:本病辨证时,应将局部症状与全身证候相结合,胬肉头尖、色赤、体厚、眵泪多者属实;头平、色白、体薄者为邪气不盛,辨证有风热、实热与虚热之分。治疗上实火宜泻,虚火宜清,同时配合外用八宝眼药或红眼药粉涂在胬肉体部。如药物无效,发展较速者,又当采用钩割手法治疗。

       在治疗期间,应当禁食辣椒、大葱等刺激性食物,并应禁烟酒。翼状胬肉的发病,与环境因素有重要的关系。预防翼状胬肉应注意避免眼睛受风沙、烟尘、有害气体、过度阳光及寒冷等因素的刺激,注意眼部卫生,患沙眼或慢性结膜炎应及时治疗,同时应注意睡眠充足,生活规律,避免大便干燥等。 翼状胬肉与假性翼状胬肉、睑裂斑很相似,在临床上应予区别。假性翼状胬肉生长在黑眼珠边缘的任何一个部位,一般比较小,亦无发展趋势,为球结膜与角膜上皮粘连所致。临床上可见一索条或三角形结膜皱襞固定在角膜混浊部位,多发生于角膜溃疡、灼伤或化学腐蚀伤后。由于结膜只在头部与角膜粘连,故可用探针在其颈部下顺利通过,而不像真性翼状胬肉与周围组织全面粘着。

       睑裂斑是一种阳光紫外线照射后引起的球结膜变性病变,位于睑裂部球结膜,角膜缘内外侧有黄白色无定形隆起斑,经过一定时间可逐渐扩大,不侵入角膜,因而仅略影响美观,故通常无须治疗。

眼睛里长了鱼肉怎么办

       翼状胬肉,俗称“鱼肉”,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一般认为翼状胬肉是受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球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增生的一种慢性炎症病变。

       翼状胬肉可以引起眼红、流泪、异物感、影响外观及容貌。例如:睡眠不足时,隔天起来眼睛会发现比较红,吃比较上火的东西,也容易引起眼红难受。还有一些是对视力会造成影响,比如:当胬肉向角膜中央进展时可引起散光,若遮盖瞳孔则将严重影响视力,肥厚挛缩的胬肉可限制眼球运动。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医生介绍,引起胬肉得原因很多:

       1、环境因素

       外界剌激如眼部长期受到风沙、烟尘、热、日光、花粉等过度剌激,特别是与紫外线的损害密切相关,尤其是渔民、农民、海员、砂石工人等长期户外劳动者。

       2、自身因素

       遗传、营养缺乏、泪液分泌不足、过敏反应及解剖因素等。

       1、小而静止的翼状胬肉无需治疗,定期到专科医院复查,防止翼状胬肉不断生长。

       2、如胬肉为进行性或已接近瞳孔区影响视力或眼球转动受限时则可行于术切除。

       3、翼状胬肉的手术方式有多种,按照病情选择不同收拾方式。

       (1)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

       翼状胬肉入侵角膜较多;接近瞳孔缘威胁患眼视力;眼外伤造成的假性胬肉;继发性(热烧伤、化学伤)假性胬肉;胬肉有碍美观者。

       (2)翼状胬肉头部结膜下移术

       适应于胬肉较薄、充血较轻者。

       (3)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板层移植术

       假性翼状胬肉较大、侵入角膜深层;翼状胬肉切除术中角膜缺失较多者。

       (4)翼状胬肉切术及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所有症状及相关手术后复发的患者,此手术方法操作相对较复杂,并有一定难度,手术效果较好,术后复发率相对较低。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医生介绍,翼状胬肉的防大于治。

       (1)应尽可能避免烟尘、风沙及阳光的刺激,尽量避免正午的阳光,如无法避免,应戴上宽边帽,并配戴合适的太阳镜;

       (2)注意眼部卫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3)患沙眼或其他类型结膜炎时,应及时治疗。

翼状胬肉

       操作方法:

        1、如果胬肉小而静止一般不需治疗,但应尽可能减少风沙,阳光的刺激。

        2、胬肉进行性发展,侵及瞳孔区,可以手术治疗,但有一定的复发率。手术方式:单纯胬肉切除或结膜下转移术,胬肉切除加自体球结膜移植,胬肉切除加羊膜移植术或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等。

        按病情发展,可分为进行期和静止期。进行期:头部隆起,前端有浸润,胬肉的替补充血,肥厚,向角膜内逐渐生长。静止期:头部平坦,体部菲薄,充血不明显,静止不发展。

瘀肉眼?什么症状?应该如何治疗?

       科普中国

       本词条由国家卫健委权威医学科普项目传播网络平台/百科名医网提供内容

        贡献者洪晶肖格格详情

        ?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称“胬肉攀睛”,俗称“鱼肉”。一般认为它是受外界剌激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单眼或双眼受犯,因其形状酷似昆虫的翅膀故名。为睑裂部球结膜与角膜上一种赘生组织,侵犯角膜后日渐增大,甚至可覆盖至瞳孔区而严重影响视力。是睑裂部球结膜及结膜下组织发生变性、肥厚、增生,向角膜内发展,呈三角形。多见于户外劳动者,以渔民、农民发病最多,可能与风尘、日光、烟雾等长期的慢性刺激有关。

       别称:胬肉攀睛

        英文名称:pterygium

        临床表现

        1.多无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在胬肉伸展至角膜时,由于牵扯而产生散光;或因胬肉伸入角膜表面生长遮蔽睡孔而造成视力障碍,非常严重的病例可以发生不同程度地影响眼球运动。

        2.单侧胬肉多见于鼻侧,双侧者则分别在角膜的鼻、颜两侧。初期时角膜缘发生灰色混浊,球结膜充血、肥厚,以后发展为三角形的血管性组织。它可分为头、颈、体三部分,尖端为头部,角膜缘处为颈部,球结膜部为体部。

        3.胬肉按其病变进行情况可分为进行期或静止期。进行期胬肉的头部隆起,附近的角膜混浊,在前弹力层及浅基质层有细胞浸润。颈部宽大、体部肥厚、表面不平,有粗大而扩张的血管。静止期的胬肉头部平坦,角膜浸润吸收,体部不充血或轻度充血,表面光滑,病变静止。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般并不困难,但需与假性翼状胬肉鉴别、睑裂斑。

        真性翼状胬肉是属于结膜及结膜下组织的慢性炎症并向角膜发展的结果。

        假性翼状胬肉一般是角膜边缘区的急性损伤,其附近球结膜与角膜病变处发生粘连,形成一条结膜桥带。

        假性翼状胬肉生长在角膜边缘的任何一个部位,一般比较小,亦无发展趋势,为球结膜与角膜上皮粘连所致。临床上可见一索条或三角形结膜皱襞固定在角膜混浊部位,多发生于角膜溃疡、灼伤或化学腐蚀伤后。由于结膜只在头部与角膜粘连,故可用探针在其颈部下顺利通过,而不像真性翼状胬肉与周围组织全面粘着。

        睑裂斑是一种阳光紫外线照射后引起的球结膜变性病变,位于睑裂部球结膜,角膜缘内外侧有黄白色无定形隆起斑,经过一定时间可逐渐扩大,不侵入角膜,因而仅略影响美观,故通常无须治疗。

        治疗

        尽量避免外来剌激,积极治疗眼部慢性炎症。

        1.抗生素

        用抗生素眼药水以控制结膜炎症减轻充血。在充血较重时可加用皮质类固醇眼药水。为减少外界剌激可戴适当的变色镜。

        2.其他

        小而静止的翼状胬肉无需治疗。如胬肉为进行性或已接近瞳孔区影响视力或眼球转动受限时则可行于术切除。对不愿意接受手术的患者,可用2000~3000U/ml的争光霉素液0.3ml在表面麻醉下注射于翼状胬肉的颈部及体部,每周1次,3~6次为1疗程。为减轻局部反应,可在对侧球结膜下注射0.3ml强的松龙、四环素可的松眼膏包扎。

        3.冷冻治疗

        用40.C的冷冻头接触胬肉头部及颈部,破坏其新生血管并使之萎缩。用于较小和较薄的翼状胬肉。

        4.手术治疗

        (1)适应证①翼状胬肉为进行性、肥厚且充血;②胬肉已侵人近瞳孔区影响视力。

        翼状胬肉的于术治疗要求应该达到3个主要目的:①应安全地将胬肉切除干净;②达到良好的光学效果;③避免复发。因此,在选择手术方法时要特别慎重。

        (2)手术方法①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适应于翼状胬肉侵入角膜较多,且为进行性胬肉或接近瞳孔缘威胁患眼视功能者,或对白内障、角膜移植术切口有影响或手术后会刺激翼状胬肉发展者,或胬肉有碍患者美观者。此种手术方法操作亦较简单,手术时间相对较短,但术后易复发。②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游离结膜瓣移植术适应于翼状胬肉较大且较充血肥厚、生长较快者,或翼状胬肉切除术中结膜缺失较多者。此手术方法操作相对较复杂,并有一定难度,且用于移植的结膜瓣特别要预防正反面颠倒,但手术效果较好,术后复发率相对较低。③翼状胬肉切除及带蒂结膜瓣移植术此种手术方法亦适用于胬肉较肥厚充血、长较快者。由于结膜富有弹性和很好的依从性,利用这一特性可将邻接翼状胬肉切除区的球结膜分离,作适当的松解剪开后进行移位移植,以修复暴露的巩膜区。此法不会出现结膜瓣被反转,且血液供应好,被移植的结膜生长愈合较快。缺点是结膜被牵拉移位时可能有一定张力,故缝合伤口时应良好对位以免结膜伤口裂开。

        ? 2019年3月11日

        ? 阴历 已亥年 二月初五?

        ? 星期一 多云转晴 14℃~22℃

       临床上将其大致分为初发胬肉(又分为结膜期和角膜前期)进展胬肉(角膜后期)和术后胬肉(又分为治愈胬肉和复发胬肉)3类 1.初发胬肉  (1)结膜期胬肉:睑裂部球结膜充血肥厚逐渐向角膜表面伸展形成一三角形带有血管组织的胬肉状似昆虫的翅膀故名翼状胬肉多发生于鼻侧颞侧者较少伸向角膜时可侵及前弹力层及浅层基质裂隙灯下睑裂部结膜肥厚充血水肿血管扩张其尾部与半月皱襞粘连移动球结膜则造成一横向条索二碘曙红或荧光素染色冲洗后用钴蓝光观察可见结膜上皮点状脱落而其临近受上下眼睑覆盖的结膜则不着色(图1)  (2)角膜前期胬肉:肥厚的结膜形成的三角形充血皱襞头部跨越角膜缘底部扇状越过半月皱襞向泪阜两侧伸展在角膜缘前区为胬肉的颈部胬肉的头部在角膜缘上隆起越过角膜缘向角膜伸展约2mm表面有微细血管在头的尽端有一灰白色小泡状由微粒堆积成的小岛侵入角膜浅层为Fuchs小岛小岛与头部周围角膜呈现肉眼难于辨认的混浊靠体部亦有微粒组成的灰白色条纹沿角膜缘扩张的血管分布头和颈部在浸润充血区与角巩膜粘连荧光素着色呈现出上皮点状脱落(图2)  2.进展胬肉 头部成灰白色胶样隆起其尽端形成竖向锯齿状边缘颈部血管充盈组织肥厚胬肉头部表面微隆起邻近有散在钙化点进展缘可越过瞳孔中央深至角膜前弹力层其上皮隆起混浊明显  由于胬肉对角膜的牵拉作用可使角膜的弯曲度发生改变而引起散光Habsen等检查39眼发现胬肉眼呈现规则散光散光度可达5D但多数视力不下降Lin等测定胬肉眼对比敏感度发现各个空间频率明显降低同时发现眩光现象也较正常眼明显增多  胬肉可长期稳定无明显充血组织肥厚头部稍显隆起其前方角膜呈灰白色浸润胬肉不断向角膜中央推进称为进行期  多无自觉症状但当胬肉向角膜中央时展时可引起散光若遮盖瞳孔则将严重影响视力肥厚挛缩的胬肉可限制眼球运动  角膜有溃疡或烧伤后球结膜与角膜发生粘连称为假性翼状胬肉它可发生在角膜缘的任何方向是静止性仅头部与角膜粘连  一般并不困难尽管翼状胬肉的改变非常直观但也常有误诊的发生以下是关于翼状胬肉的诊断标准:成熟的翼状胬肉是在角膜上的隆起的三角形的病灶其基底位于角膜缘旁的结膜而尖端指向角膜中央如将翼状胬肉人为地分为头颈和体三部分头部是位于角膜的部分颈部是角膜缘上的部分而体部则位于巩膜表面成熟的翼状胬肉在其头部前方边缘的角膜上皮常有特征性改变表现为角膜上皮及上皮下的脂质性改变此改变通常与头部之间有一透明区绝大多数翼状胬肉位于睑裂区如初发性病变起源于睑裂区以外则诊断原发性翼状胬肉应慎重此外翼状胬肉在角膜缘处与角膜缘黏连而假性胬肉则是睑球结膜的粘连通常在角膜缘处不粘连局麻下用一玻棒即可区分二者(一)治疗  尽量避免外来刺激积极治疗眼部慢性炎症  1.用抗生素眼药水以控制结膜炎症,减轻充血在充血较重时可加用皮质类固醇眼药水为减少外界刺激可戴适当的变色镜当有炎症刺激时可点0.25%氯霉素与0.5%可的松眼药水夜晚可涂四环素可的松眼膏  2.小而静止的翼状胬肉无需治疗如胬肉为进行性或已接近瞳孔区影响视力或眼球转动受限时则可行手术切除对不愿意接受手术的病人可用2000~3000U/ml的博来霉素液0.3ml在表面麻醉下注射于翼状胬肉的颈部及体部每周1次3~6次为1疗程为减轻局部反应可在对侧球结膜下注射0.3ml泼尼松龙四环素可的松眼膏包扎  3.冷冻治疗 用-40℃的冷冻头接触胬肉头部及颈部破坏其新生血管并使之萎缩用于较小和较薄的翼状胬肉  4.手术治疗  (1)适应证:①翼状胬肉为进行性肥厚且充血;②胬肉已侵入近瞳孔区影响视力  (2)手术方法:翼状胬肉的手术治疗要求达到3个主要目的:安全地将胬肉切除干净;达到良好的光学效果;避免复发因此在选择手术方法时要特别慎重手术方法主要包括:翼状胬肉头部转移法暴露巩膜法结膜移植术后来又发展出口腔黏膜移植术及羊膜移植术等  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术后的复发在术中操作及术后要注意:①取健康球结膜不要过厚移植要平整;②术毕用虹膜复位器把移植的结膜瓣下积血压出使之平伏紧贴在巩膜上;③胬肉要切除干净尽量使角膜面平整而又少损伤健康组织;④切除胬肉时要注意不要伤及泪阜及肌腱以免日后发生睑球粘连或运动障碍;⑤对于胬肉下的结膜下组织其切除范围要比胬肉大一些以减少术后迅速发生新生血管或组织增殖;⑥由于角膜表面及结膜下胬肉残存组织是形成胬肉术后复发的基础而巩膜表层新生血管进入角膜创面是胬肉复发的根本原因因此彻底切除角膜缘巩膜及角膜上的变性组织并暴露巩膜用作防止结膜纤维组织入侵角膜的缓冲地带;也可在角膜缘外侧刮除一条1mm宽的巩膜作为防御结膜纤维入侵的屏障必须对手术后病人进行定期复查随访以观察有无复发体征  5.术后药物治疗 虽然翼状胬肉在手术方法上曾进行多次的改进但仍不能避免复发Castroviejo曾报告复发率为25%~45%自从采用板层角膜移植后复发率有所降低一般认为术后采用适当的辅助治疗对减低其复发率是有一定效果的概括有以下几种方法:  (1)噻替哌(thiotepa):这是一种抗癌药物方法是1∶2000(即15mg噻替哌溶在30ml Ringer’s溶液中)的噻替哌眼液在术后5天开始应用每3小时1次连续8周;亦有人提出可以持续使用3~6个月其作用主要在于抑制术后新生血管新生上皮细胞及新生结缔组织阻止细胞核的丝状分裂对预防翼状胬肉复发有较好的效果  (2)丝裂霉素C眼液:这是一种抗增殖性药物用以防治术后复发术后滴用0.2mg/ml丝裂霉素滴眼液3次/d共7天或2次/d共5天已足够维持低复发率且较安全  (3)局部皮质类固醇治疗:翼状胬肉术后复发可能与新生血管有关皮质类固醇可抑制炎症反应与角膜水肿从而防止血管新生使用时间可在角膜上皮缺损修复后开始点用0.5%可的松眼液或0.025%地塞米松眼液4次/d持续6周  6.物理疗法  (1)β射线照射:术后采用β射线照射对防止复发有显著疗效手术后β射线照射胬肉复发率可降至3.6%最常用者90Srβ射线采用的照射总量为2600R分为术后第2天拆线时及术后8~10天3次照射若总剂量低于0.31C/kg(1200R)易复发而剂量过高超过1.29C/kg(5000R)则易发生辐射性白内障故应予注意  (2)激光治疗:用氩激光对准胬肉颈体部血管进行光凝固压强200~400mw时间0.2~1.0s,直径200μm每次凝固点100~200个凝毕眼部用0.5%可的松液或0.1%地塞米松液点眼  (二)预后  手术成功则恢复良好术后复发原因与术眼条件(如胬肉肥厚充血明显的进行性胬肉)操作不当及手术方法等因素有关继续受到危险因素的刺激也是重要因素

       今天关于“胬肉”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胬肉”,并从我的答案中找到一些灵感。